北美館事件連署頁面 - 博物館
By Olga
at 2011-06-11T17:03
at 2011-06-11T17:03
Table of Contents
我能理解你文章裡的忿恨不平,不過這牽涉的層面非常廣,也非一日之寒,
自然也不能責怪連署活動在博物館版如此冷清,因為現實生活中,這議題
也只是瞭解台灣美術活動(策展,藝術史研究等)處境的少數分子在運作或
參與,多數的民眾並沒有那麼迫切的參與感。
※ 引述《mmbbp (1000字)》之銘言:
: 我不曉得這個連署在博物館版為什麼這麼冷清
: 雖然從一個文化消費者的立場來看
: 辦特展也許比一般的常態展覽更有吸引力
: 但問題在於
: 一年出現三四檔特展是正常現象嗎?
: 特展辦太多其實是在掏空美術館本身的研究能力
: 難不成大家以為這麼多特展是博物館內部的研究員群策群力弄出來的嗎?
: 事實並非如此
: 美術館花錢向國外的美術館租借展品
: 卻沒辦法弄到相應的研究內容
: 高更展算是相關研究做的比較好的展覽了
: 至少厚厚一大本專輯裡面
: 還有為數不少的專論(國內外都有)
: 而這裡面沒幾篇是北美館館方研究員寫的
: 其他的展覽呢?
: 專輯印的出來嗎?
: 請得到人寫專文嗎?
: 美術館還有在做研究嗎?
: 老實說這一年來我有些老師和朋友從這些特展中受惠
: 因為美術館已經沒有能力去做這些專文、導覽手冊內文
: 這些東西早就外包給民間公司去做了
: 而民間公司本身只是展覽掮客
: 他們是不會做研究的
: 於是把所需的文稿再外包給學校裡面的學者
: 要是這些工作太瑣碎學者不願意接的話
: 就再轉包給研究生或研究所畢業生
: 我的老師和朋友們就是因此賺一些小外快的
: 那麼美術館在這個流程中的角色是什麼?
: 合法的發包讓民間公司來競標這樣?
: 那我們何需要有美術館?
: 美術館何不轉型成倉庫
: 反正展覽交給文化局內部的行政人員發包就好
: 這才是這個連署或相關活動的核心問題
: 我們不應該用一堆特展來養壞觀眾的胃口
: 也不應該用一堆特展來破壞美術館原本應擔負的研究能力
其實你上述都是一惡性循環。
依附於美術館的藝術史研究者自是依靠研究經費才得以繼續學術研究,
而假使美術館本身經費來源已緊縮或只足以擔負少數研究人員,這個美術
館的研究成果自然不可能有卓越成效的。
而國家級美術館的研究經費除了政府統籌外,也有一部分是靠美術館自己籌措。
常設展覽(美術館本身唯一僅有的館藏)本應該是美術館最豐富的寶藏或用以
吸引藏家、一般觀者目光的最佳利器(中外皆然),比如你想看拾穗,就得去
奧賽美術館,想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就得去羅浮宮。而台灣呢?台灣有足以傲視
世界並且引人走進美術館的經典之作嗎(其實是有的),只是台灣的藝術史教
育不像西方那樣是基礎並且普及,再來台灣的美術館也沒負擔起民眾美術教
育的責任(這需要長時間累積和美術館經營者的遠識且長期的策展計畫,難,
台灣一向短視近利),普羅大眾對於藝術史的認知其實是移植自西方,然而那
卻不是台灣美術館的館藏或是優勢,(我們沒有館藏傳統西方藝術史脈絡的經
典之作去做館對館的交換或是作籌措經費的來源),自然只能透過可以引介西
方藝術史脈絡之作來達到籌取經費或是吸引人群走進美術館的媒介。(而來台
灣的這些作品到底是不是經典還是只是圖利某些藏家的偏頗展覽又是另一個可
議議題)
美術館沒有經費→不可能養得起且全面性的藝術史研究者→不可能有遠觀且
具有教育意義的展覽,美術館定位自是模糊不清→最後只能依靠外來特展
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除非有某一環節解套,否則就是這樣下去。
: 至於youtube"美術館是平的"聯結中
: 陳界仁、湯凰珍所說的
: 什麼"我們還需要這樣的(十九世紀歐洲的)藝術嗎?"
: 這純粹是藝術家之言
: 當屁話聽聽就好了
: 同一個影片中
: 至少林宏彰不是這麼說的
: 他說的是"在地觀點"
: 從藝術史的角度
: 十九世紀歐洲的藝術當然是重要的
: 同時在台灣遠比在中國或東南亞更重要
: 因為我們的藝術師承最明顯的就是來自學習十九世紀歐洲的日本
: 因此不是這些印象派作品不重要
: 而是我們怎麼去看待這些作品
: 事實上
: 畢卡索、莫內、慕夏...這些人的作品
: 近二十年來台灣都展過
: 可是直到今天
: 我們談論他們的方式有什麼長進嗎?
: 我們有論及這些藝術家在東亞的重大影響嗎?
: 還是每次特展就重述一次他們的生平?
: 每次特展就重述一次何謂印象派?
: 那我們二十年來的藝術教育在搞屁?
: 我們二十年來的美術館在搞屁?
這些論述也都是我上面回應的。策展人(藝術史研究者)假使只是空運這些成堆的
西方藝術史脈絡下的作品,而不與台灣藝術史作連結或是將台灣美術館的館藏適時
推廣或是趁機教育觀者,那麼以後的二十年我們還是問一樣的問題。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11-06-13T06:59
at 2011-06-13T06:59
By Rachel
at 2011-06-15T08:36
at 2011-06-15T08:36
By Faithe
at 2011-06-18T21:33
at 2011-06-18T21:33
By Kristin
at 2011-06-19T23:33
at 2011-06-19T23:33
By Carol
at 2011-06-23T20:12
at 2011-06-23T20:12
By Oscar
at 2011-06-25T02:46
at 2011-06-25T02:46
By Anonymous
at 2011-06-29T20:01
at 2011-06-29T20:01
By Zanna
at 2011-07-03T10:26
at 2011-07-03T10:26
By Yuri
at 2011-07-04T15:54
at 2011-07-04T15:54
By Isabella
at 2011-07-07T19:17
at 2011-07-07T19:17
By Ursula
at 2011-07-10T06:58
at 2011-07-10T06:58
By Hedy
at 2011-07-10T15:44
at 2011-07-10T15:44
By Charlotte
at 2011-07-11T14:19
at 2011-07-11T14:19
By Oliver
at 2011-07-14T14:01
at 2011-07-14T14:01
By Edward Lewis
at 2011-07-17T02:13
at 2011-07-17T02:13
By Kama
at 2011-07-19T06:02
at 2011-07-19T06:02
Related Posts
聽說奇美博物館很棒喔?! 好奇耶~~
By Ina
at 2011-06-10T23:24
at 2011-06-10T23:24
慕夏展的博客來套票??
By Wallis
at 2011-06-10T21:58
at 2011-06-10T21:58
聽說奇美博物館很棒喔?! 好奇耶~~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0T17:05
at 2011-06-10T17:05
I'M Leaving 一場展覽,關於10個要離開的人
By Sierra Rose
at 2011-06-09T20:35
at 2011-06-09T20:35
分享參觀博物館的心得+照片,可以抽ipad2
By Poppy
at 2011-06-09T12:05
at 2011-06-09T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