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畢沙羅展心得分享 - 博物館
By Hazel
at 2008-07-04T14:42
at 2008-07-04T14:42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http://www.refinelife.com/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75
-----------------------------------------------------------------------------
當大家的目光,媒體的熱潮,似乎都聚焦在歷史博物館的「米勒展」時,同時在
故宮也安排了夏季大展「印象畢沙羅」。繼上次巴洛克展、天母遊後,正巧好友來訪
,我們就在前幾天一起去參觀。雖然是假日,但顯然沒有排隊的現象,順利地花 200
元學生票和100元的蔣勳語音導覽進場。等待著我的,是一幕幕令我留連忘返的美麗
景象,同時沉浸在蔣勳所娓娓道來的藝術故事中。
這次的展覽在規劃方面,可以感受到主辦者的用心,分為「風景.畢沙羅」、「
農情.畢沙羅」、「家族.畢沙羅」三大主題。首先是「風景.畢沙羅」,在看到畢沙
羅本人的畫作之前,先介紹了影響他的幾位「巴比松」派重要畫家,包括柯洛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和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巴比松
畫派於19世紀法國興起,主要描寫鄉村風景畫,為法國浪漫主義畫派轉向寫實與現代
主義的一個起點,對於19世紀後期的印象畫派,也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營養。所以,一
開始我就被好幾幅優美的風景畫所吸引住,像是:
1. 巴.穆東的傍晚 (杜比尼)
時已近黃昏,暮色總令人留戀,而杜比尼的這張畫,恰補捉這瞬間。僅管高立枯
槁的樹木,讓畫面顯得有些孤寂感,但夕陽的餘韻仍抹上一絲溫暖。此外,湖面上的
倒影枝木扶疏,光影間的流動變化,也十分精彩。
2. 森林裡的小溪,蒙菲赫美 (柯洛)
這幅柯洛的作品,我非常喜歡。彷彿自己就遊走於充滿神秘感的樹林間,潺潺溪
水靜臥一旁,反光的水面又充律動感。最精采地是畫面上方,被風所輕拂的細枝連葉
交錯飛舞著,搖曳生姿,令人目炫神迷。
3. 有漁夫的河口風景 (喬治.米歇爾)
這張構圖非常特別,地平線上占了全景三分之二,所以雲景的描繪特別醒目。尤
其是那層巒疊嶂般的雲,氣勢磅礡,對照於畫面下方工作的漁民們,不僅表現出自然
的偉大和人們的渺小,同時突顯出與大自然拚搏的精神。
4. 雨天的杜樂麗花園(卡密爾.畢沙羅)
終於開始欣賞到畢沙羅本人的畫作,這張是作者從公寓裡往窗外看的景色,也是
我非常喜歡的作品。迷朧的氣氛,灰暗的色調,自然地感受到被雨所包圍的巴黎。杜
樂麗花園位於巴黎的市中心,為羅浮宮博物館的前庭皇室園林。圖中近看有拿傘的人
們,遠看有著名的哥德式建築--巴黎聖母院。每樣情景的描繪,彷彿都被雨所染濕而
暈開,瀰漫著充滿詩意的朦朧美感。
欣賞完「風景.畢沙羅」,接下來要進入「農情.畢沙羅」。同樣地,畢沙羅在這
方面的作品,也受到巴比松畫派的影響,像是以寫實農民生活的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所以這部分的展出,也是先放幾位同期重要畫家的作品,再展出畢沙羅在
農情方面的經典畫作。
5. 召回羊群(米勒)
雖然還沒去看米勒展,就先在這裡看到一幅他的畫作,在展場的小小一隅,讓我
留下深刻的印象。牧羊人,喚回迷途的羔羊,簡單的構圖,在靜穆中冥冥可以感覺到
一鼓力量,牽引著同樣在人世間迷惘的我們。
6. 厄哈格尼 我窗外的景緻(卡密爾.畢沙羅)
這幅畫是本次展覽的主打作品,採用的是印象派的「點描法」,運用不同的色點
堆疊,表現出光和影的變化。這類的畫,除了近看外,可以隔一段距離欣賞,在色點
的揉和間,更可以看見此畫法所產生的視覺美感。本畫為作者長年在厄哈格尼的往處
,往窗外看的景緻。近景為正在餵養雞的農婦,中景為在草原覓食的牲畜,遠景為樹
林。整體而言,營造出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活。呵,但個人其實沒有特別喜歡這幅畫。
雖然很美,卻像是世外桃源般,美的有些不自然。
7. 蒙福柯的農家雪景(卡密爾.畢沙羅)
農村描寫裡,我最喜歡的是這幅作品,本作品為畢沙羅到他好友家住的時候所完
成。最精采的地方,在於雪景的描繪。凜冽寒風中下的雪,不同層次地落在房舍、地
上,輕重厚實間表現出各種美感。
最後來到「家族.畢沙羅」,這一區主要展出的是他對家人的畫像,還有畢沙羅家
族的作品,包括他的兒子「路西安.畢沙羅」、「菲力克斯‧畢沙羅」,孫女「奧蘿維
妲‧卡密爾‧畢沙羅」。畢沙羅非常熱愛他的家庭,從畫作中我們可以充分看出他對家
人的情感,像是:
8. 在窗邊縫紉的畢沙羅夫人(卡密爾.畢沙羅)
這張是畢沙羅的夫人,她原本是他們家的女僕,但卻和畢沙羅深愛著,因此他們
的感情和婚姻經過了好幾年,才被家人所認可。圖中的夫人,正仔細地縫紉著衣服,
那是她對家人的愛,也投射出畢沙羅對妻子的深厚情感。
9. 手握扇子的珍娜(卡密爾.畢沙羅)
珍娜是畢沙羅的女兒,自幼就體弱多病,她的肺不好,在這幅畫完成後的第二年
就過世了。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憔悴的神情,藍白色的冷系衣服,彷彿讓她顯得廋弱
,卻也更讓人愛憐。
10. 厄哈格尼教堂(路西安.畢沙羅)
最後一張是路西安(畢沙羅的長子)的畫作,同樣的是用點描法,但特點在於運用
點描法表現前排的樹影,而且不同的樹影間,又有遠近分別,巧妙地掌握住光和影的
呈現。
以上,是這次參觀「印象畢沙羅」的心得分享。很久沒有看到一次展覽裡,有那
麼多引人入勝的畫作。而且在主辦者的巧思安排下,穿插了很多同期的名家,彷彿讓
自己進入了19世紀,走過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的發展。在此,強力推薦現場體驗畫作
,那種立體層次感和充滿生命力的人物風景,彷彿在和自己對話的感覺,決不是電腦
上的平面圖片能比擬的。同時,蔣勳的導覽也非常值得,美學大師親「聲」帶領著自
己走過畫展,獲益匪淺。這次花了三個半小時,至少從頭至尾看了三回,仍覺意猶未
盡。果然是一次美學饗宴,希望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參觀啦,我也期待下次的「驚
艷米勒」囉 ^^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08-07-09T10:04
at 2008-07-09T10:04
By Doris
at 2008-07-11T07:12
at 2008-07-11T07:12
By Daniel
at 2008-07-15T12:40
at 2008-07-15T12:40
By Rachel
at 2008-07-17T18:01
at 2008-07-17T18:01
By Ivy
at 2008-07-21T10:48
at 2008-07-21T10:48
By Vanessa
at 2008-07-24T16:23
at 2008-07-24T16:23
By Christine
at 2008-07-26T16:40
at 2008-07-26T16:40
By William
at 2008-07-29T22:06
at 2008-07-29T22:06
Related Posts
推薦平日夜間去看米勒
By Susan
at 2008-07-04T00:34
at 2008-07-04T00:34
米勒展小問題....
By Anthony
at 2008-07-03T21:09
at 2008-07-03T21:09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15世紀雕塑摔碎
By Andy
at 2008-07-03T01:03
at 2008-07-03T01:03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十五世紀陶器雕刻掉地受損
By Wallis
at 2008-07-03T01:00
at 2008-07-03T01:00
如何能看到國寶總動員?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07-02T22:08
at 2008-07-02T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