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圈 掀起多媒體熱 - 台北
By Olivia
at 2008-11-11T00:33
at 2008-11-11T00:33
Table of Contents
【經濟日報╱黃啟菱】 2008.11.09
整體經濟情勢不佳,但藝術市場依舊充滿活力。近來台北藝術圈掀起多媒體藝術的浪潮,
由鳳甲美術館領軍,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登場,三大畫廊業者也接連
推出以聲音裝置、激光裝置為主題的展覽。
台灣當代藝術相當知名的藝術團體「悍圖社」,近日有兩名創始成員舉辦個展;陸先銘在
大未來畫廊展出新作,吳天章個展則在大趨勢畫廊登場。周末假期不妨抽空看展,為自己
的藝術存摺加值。
台灣的多媒體藝術蓬勃發展,無論是展覽實務或藝術家創作等面向,均達國際水準。目前
台灣已有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動畫影展,但卻獨漏國際錄像藝術展。為此,邱再興文
教基金會特別舉辦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居無定所?」錄像展—詮釋社會議題
此次國際錄像展主題為「居無定所?」以人類生活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居所」為出發
點。策展人胡朝聖說,在資本主義深度全球化的年代,國際關係於盤根錯節的經濟組織網
絡圖下,更顯脆弱。最近國際發生金融海嘯,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氣候、宗教、
種族、糧食、移民、戰爭等更多問題等著我們,人人都已強烈感受:苦日子已開始。
胡朝聖說,目前正擾人的種種問題,都只是初始或過程,絕不會是終結,當工作成就或金
錢收入等物質條件,因為經濟、自然或戰爭等多重外在因素而被迫結束時,「家」還能是
心靈的避風港嗎?
鳳甲美術館請來多國藝術家抽絲剝繭,提出對當代人類「居無定所?」的觀察,希望從藝
術家的創作之中,提供觀者思考這些當代人類所要面對的現實。
胡朝聖表示,參展藝術家所觸及的議題極為廣泛,從自我存在意義的探討、精神狀態的挖
掘、網路世界下的空間概念、家族與土地記憶的追尋、社會底層與弱勢族群的關懷、城市
角落的幽默奇想、天災劇變與消費主義下的城市居所樣貌、恐怖主義、移民問題等,都在
其中,讓觀者能多面相思索。
林書民視覺裝置—以山水映射心靈
陳綾蕙當代空間日前也推出「山.水-林書民視覺影像裝置展」。畫廊負責人陳綾蕙說,
林書民的創作經常以人的潛意識與心靈為主題。他認為,中國大陸是一個都市取代農村速
度最快的國家,環境快速的改造、重建與再生,而中國山水的記憶及山水的樣貌,也不斷
產生劇變。
究竟當代的山水情境為何?林書民認為,每個人看見的山水,都是自我心靈的映射,為此
他創作出一連串裝置作品,連結觀者與當代山水。
例如此次展出作品之一的「水.串流」,就是使用投影機、PDA、音響、電腦、手機簡訊
互動軟體所做的裝置;透過此數位裝置,觀者可以現場發送簡訊,讓思緒串流成水瀑,現
代科技彷彿滾滾洪流席捲而來,也象徵著現代社會公私領域界線模糊、言語竄流在每個細
小空間。
曾偉豪身音雜記—用聲音記錄生命
新苑藝術則推出「身音雜記:曾偉豪個展」。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說,有些人用文字寫
日記、有些人用畫作寫日記。聲音裝置藝術家曾偉豪則是用聲音,記錄自己的生命。
曾偉豪甫結束於美國夏洛特及南韓光州的駐村計畫。一直以來,他的創作都著重探討「聲
音/空間/身體」的交互作用,他的聲音裝置作品,強調互動性,觀者在觸摸導電油墨時
,由身體作為介質所產生的互動雜訊,就會發出。曾偉豪希望大家發現,除了視覺以外,
還有許多等待大家去發掘的感官經驗。
張學孔進一步表示,原本是「被動」接收數位聲訊以產生聲音的「擴大機」,在曾偉豪作
品中成了主角,藉著導電油墨與人體的接觸,「主動」放出雜訊,強迫觀者傾聽這在日常
生活中,被急於消抹的聲音痕跡。
另一方面,「人」也不再採用全知視野來觀看這些裝置作品,而是成為媒介的一部分,經
由觸摸,人與機器結合在這聲音循環中,所產生的雜訊也似乎有了生命力。
不僅聲音可做為裝置作品的素材,光線也行。A art當代空間近日推出李暉的個展,展出
五件大型激光(雷射光)裝置。
為了展出激光作品,A art當代空間將百餘坪大的畫廊,漆得黑漆漆的,紅、綠、藍等顏
色的激光交互閃爍,宛如置身在夜店裡;除了激光之外,還有布幔、風與煙霧等素材,由
李暉調配與組合。
李暉說,可見的東西自然能傳達力量;但不可見的東西,其實也存在力量。他的作品就是
希望,讓觀者去思考這一點。
--
整體經濟情勢不佳,但藝術市場依舊充滿活力。近來台北藝術圈掀起多媒體藝術的浪潮,
由鳳甲美術館領軍,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登場,三大畫廊業者也接連
推出以聲音裝置、激光裝置為主題的展覽。
台灣當代藝術相當知名的藝術團體「悍圖社」,近日有兩名創始成員舉辦個展;陸先銘在
大未來畫廊展出新作,吳天章個展則在大趨勢畫廊登場。周末假期不妨抽空看展,為自己
的藝術存摺加值。
台灣的多媒體藝術蓬勃發展,無論是展覽實務或藝術家創作等面向,均達國際水準。目前
台灣已有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動畫影展,但卻獨漏國際錄像藝術展。為此,邱再興文
教基金會特別舉辦首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昨(8)日在鳳甲美術館登場。
「居無定所?」錄像展—詮釋社會議題
此次國際錄像展主題為「居無定所?」以人類生活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居所」為出發
點。策展人胡朝聖說,在資本主義深度全球化的年代,國際關係於盤根錯節的經濟組織網
絡圖下,更顯脆弱。最近國際發生金融海嘯,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未來還有氣候、宗教、
種族、糧食、移民、戰爭等更多問題等著我們,人人都已強烈感受:苦日子已開始。
胡朝聖說,目前正擾人的種種問題,都只是初始或過程,絕不會是終結,當工作成就或金
錢收入等物質條件,因為經濟、自然或戰爭等多重外在因素而被迫結束時,「家」還能是
心靈的避風港嗎?
鳳甲美術館請來多國藝術家抽絲剝繭,提出對當代人類「居無定所?」的觀察,希望從藝
術家的創作之中,提供觀者思考這些當代人類所要面對的現實。
胡朝聖表示,參展藝術家所觸及的議題極為廣泛,從自我存在意義的探討、精神狀態的挖
掘、網路世界下的空間概念、家族與土地記憶的追尋、社會底層與弱勢族群的關懷、城市
角落的幽默奇想、天災劇變與消費主義下的城市居所樣貌、恐怖主義、移民問題等,都在
其中,讓觀者能多面相思索。
林書民視覺裝置—以山水映射心靈
陳綾蕙當代空間日前也推出「山.水-林書民視覺影像裝置展」。畫廊負責人陳綾蕙說,
林書民的創作經常以人的潛意識與心靈為主題。他認為,中國大陸是一個都市取代農村速
度最快的國家,環境快速的改造、重建與再生,而中國山水的記憶及山水的樣貌,也不斷
產生劇變。
究竟當代的山水情境為何?林書民認為,每個人看見的山水,都是自我心靈的映射,為此
他創作出一連串裝置作品,連結觀者與當代山水。
例如此次展出作品之一的「水.串流」,就是使用投影機、PDA、音響、電腦、手機簡訊
互動軟體所做的裝置;透過此數位裝置,觀者可以現場發送簡訊,讓思緒串流成水瀑,現
代科技彷彿滾滾洪流席捲而來,也象徵著現代社會公私領域界線模糊、言語竄流在每個細
小空間。
曾偉豪身音雜記—用聲音記錄生命
新苑藝術則推出「身音雜記:曾偉豪個展」。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說,有些人用文字寫
日記、有些人用畫作寫日記。聲音裝置藝術家曾偉豪則是用聲音,記錄自己的生命。
曾偉豪甫結束於美國夏洛特及南韓光州的駐村計畫。一直以來,他的創作都著重探討「聲
音/空間/身體」的交互作用,他的聲音裝置作品,強調互動性,觀者在觸摸導電油墨時
,由身體作為介質所產生的互動雜訊,就會發出。曾偉豪希望大家發現,除了視覺以外,
還有許多等待大家去發掘的感官經驗。
張學孔進一步表示,原本是「被動」接收數位聲訊以產生聲音的「擴大機」,在曾偉豪作
品中成了主角,藉著導電油墨與人體的接觸,「主動」放出雜訊,強迫觀者傾聽這在日常
生活中,被急於消抹的聲音痕跡。
另一方面,「人」也不再採用全知視野來觀看這些裝置作品,而是成為媒介的一部分,經
由觸摸,人與機器結合在這聲音循環中,所產生的雜訊也似乎有了生命力。
不僅聲音可做為裝置作品的素材,光線也行。A art當代空間近日推出李暉的個展,展出
五件大型激光(雷射光)裝置。
為了展出激光作品,A art當代空間將百餘坪大的畫廊,漆得黑漆漆的,紅、綠、藍等顏
色的激光交互閃爍,宛如置身在夜店裡;除了激光之外,還有布幔、風與煙霧等素材,由
李暉調配與組合。
李暉說,可見的東西自然能傳達力量;但不可見的東西,其實也存在力量。他的作品就是
希望,讓觀者去思考這一點。
--
Tags:
台北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三十舞蹈劇場年度製作《阿基米德的掌紋》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1-10T12:50
at 2008-11-10T12:50
部落特展"問路"---阿美族里漏部落祭師文化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1-08T16:37
at 2008-11-08T16:37
明天北美館參觀者請注意!關於政治活動~
By Eden
at 2008-11-06T18:54
at 2008-11-06T18:54
11/08 李增豪個展開幕暨座談會
By Ingrid
at 2008-11-06T11:41
at 2008-11-06T11:41
生活創意拼貼課
By Puput
at 2008-11-06T10:38
at 2008-11-06T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