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詩篇-慕夏展 - 博物館
By Linda
at 2011-09-23T22:48
at 2011-09-23T22:48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兩場展覽拜訪前的功課都作的很認真,其實原因是我跟這主角的認識並不深入,
繼高美館的莫迪里亞尼展後,這次故宮展出"新藝術˙烏托邦 慕夏大展",
(在作功課時我看了英文介紹慕夏的影片,我注意到影片稱他的名字Mucha都用德文來念,
音是"ㄇㄨㄏㄚ",而沒有直接用英文念法"ㄇㄨㄑ一ㄚ"
就像米勒Millet應該叫"ㄇ一ㄌㄜ"或是"ㄇ一ㄌㄟ")
自我得知這個展覽即將來台時,我還滿期待的,因為我覺得慕夏的畫很美~
在這次展覽深入認識慕夏前對他的聯想,就是新藝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繪製海報廣告、畫面唯美~
慕夏其實是我算晚認識的畫家,記得是在大學時某次翻藝術家的匯集畫冊看到的,
當時就對他的作品很驚艷,因為聯想到餅乾鐵盒或飲料上漂亮的包裝,
而且他筆下的女子讓我覺得好像不是出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而是文藝復興時期~
因為那帶有著一絲古典氣息與那個印象主義盛行的時代人物表現手法並不同
不過慕夏的畫作並不單純僅是藝術品,更主要的是對大眾的呈現商業行銷
亞蒨學姊說他很喜歡慕夏的畫作,因為他覺得慕夏的畫大家都看得懂,沒有藝術的距離感
(很多人都會說看不懂的東西就是藝術~~)
這或許也是慕夏所屬的"新藝術"所欲傳達的理念,讓生活與藝術作結合
如果一個商業產品上出現的包裝會如當初馬內那樣前衛受爭議,那一定不會是廠商樂見的
所謂的新藝術(Art Nouveau),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出現
表現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以日常生活一切(如家聚、建築等)作為藝術對象的裝置藝術,
喜歡以流動的曲線、自然的物品(如花葉等)表現
如果談到新藝術,第一個就會聯想到慕夏,上面提及的表現手法在慕夏的作品中也被表現的臨臨盡致~
就有人說慕夏的畫中的女性最常見的要件就是:漫長而有活力曲捲的頭髮(以線條的流動呈現原本靜態的平面)
、波希尼亞的飾品、自然的花朵或葉子。
克林姆也被歸類於新藝術畫家,不過如果談到克林姆或許最直接還會再聯想到分離派、表現主義,
如果把克林姆和慕夏兩人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兩人的作品風格其實差異還滿大的~~
談到畫海報,喜歡梵谷的朋友或許會聯想到羅特列克,除了他的舞廳畫,也是畫海報著名的畫家
其實我以前沒很喜歡羅特列克個人特色鮮明的構圖與簡潔的用色,
不過上次造訪費城美術館,第一次看到他的實畫,"紅磨坊之舞",我反到覺得還滿迷人的~
(有時候個人風格鮮明就可能會造成這種極端,那些特色可能會成為喜歡的原因,也可能成為討厭的原因)
話說這次慕夏展出的一幅畫"戀人",就讓我想到羅特列克
這次畫展我在欣賞畫作的同時,邊把自己的感想寫在筆記本裡紀錄,(以前很少這樣作)
以前看畫冊沒有注意到,我發現慕夏的海報人物上的光影處理非常簡單,
連肌肉、筋骨的細節都沒有特別描繪,甚至連腳趾的畫家也沒有很仔細畫出來,使人物臉頰的立體感缺少很多~
若參照畫家的油畫、素描會發現畫家的在畫肉體與用色陰暗的基礎功很扎實,
再比較畫家在捷克時期的幾幅海報作品("如風信子公主"、"第八屆獵鷹運動節")就有把陰影與筋肉表現出來~
雖畫家在肌膚的細節省略了,但在同一海報上畫家在背景的裝飾以及人物身上的服飾就處理得很仔細了,
在背景,常見有著拜占廷風格的細小的馬賽克圖案及紋路,此外,也有很多裝飾性的花朵出現,
在服飾上,除了衣服上華麗的花紋(參"吉絲夢坦")外,還有戲劇化誇張的皺摺呈現,
這些仔細表現遠遠超越畫家在人體上的描繪~
不過如果人物也被很細膩的表現了話,就會和背景融一體;
就是因為背景和服裝都被繁瑣的呈現,才使簡潔的人體可以從畫面中浮現出來成為主角,
畫家在海報中的主角都是女子,有時甚至比廣告的產品還醒目。
(如廣告腳踏車,但人身都把車子遮住了~)
在這樣的表現手法,雖然慕夏的用色有時不是那麼明亮,但主角還是很容易從畫面中突出。
如果看畫家為莎拉貝恩哈德畫的畫冊"的黎波理公主-伊爾賽",其中有些頁面沒有人物,
只有細膩繁多的花朵為背景與文字內容,也或許那些花朵的繁多與細膩,
就從頁面沉下去,襯托主要文字內容的醒目。
慕夏的畫作真的很美,結束畫展後我走進商品部,
每一個印有慕夏畫作的日用品都變得非常漂亮,而且畫與產品結合的非常完美,以前我拜訪的畫展商品部都沒有讓我有如此強烈感受~
之前我在拜訪莫迪里亞尼特展前曾經看一段訪談高美館館長謝佩霓,
他提到當時最有名的女明星Sarah Bernhardt,但是他過世了五十年、一百年,就不再有人記得她;
但相對於一件藝術作品,是可以隨著時間流傳,甚至更提高它的價值的...
當時莎拉的風潮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了,但是慕夏筆下的莎拉,卻還是被受大家喜愛~
一百年前慕夏與羅特列克以繪製海報留名,
或許大家也可比較過個五六十年的安迪沃荷也是商業廣告聞名,又是為藝術史創下另一種風貌!
圖文內容:
http://www.wretch.cc/blog/dreamer43/9449061
--
繼高美館的莫迪里亞尼展後,這次故宮展出"新藝術˙烏托邦 慕夏大展",
(在作功課時我看了英文介紹慕夏的影片,我注意到影片稱他的名字Mucha都用德文來念,
音是"ㄇㄨㄏㄚ",而沒有直接用英文念法"ㄇㄨㄑ一ㄚ"
就像米勒Millet應該叫"ㄇ一ㄌㄜ"或是"ㄇ一ㄌㄟ")
自我得知這個展覽即將來台時,我還滿期待的,因為我覺得慕夏的畫很美~
在這次展覽深入認識慕夏前對他的聯想,就是新藝術、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繪製海報廣告、畫面唯美~
慕夏其實是我算晚認識的畫家,記得是在大學時某次翻藝術家的匯集畫冊看到的,
當時就對他的作品很驚艷,因為聯想到餅乾鐵盒或飲料上漂亮的包裝,
而且他筆下的女子讓我覺得好像不是出現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而是文藝復興時期~
因為那帶有著一絲古典氣息與那個印象主義盛行的時代人物表現手法並不同
不過慕夏的畫作並不單純僅是藝術品,更主要的是對大眾的呈現商業行銷
亞蒨學姊說他很喜歡慕夏的畫作,因為他覺得慕夏的畫大家都看得懂,沒有藝術的距離感
(很多人都會說看不懂的東西就是藝術~~)
這或許也是慕夏所屬的"新藝術"所欲傳達的理念,讓生活與藝術作結合
如果一個商業產品上出現的包裝會如當初馬內那樣前衛受爭議,那一定不會是廠商樂見的
所謂的新藝術(Art Nouveau),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出現
表現方式簡單的說就是以日常生活一切(如家聚、建築等)作為藝術對象的裝置藝術,
喜歡以流動的曲線、自然的物品(如花葉等)表現
如果談到新藝術,第一個就會聯想到慕夏,上面提及的表現手法在慕夏的作品中也被表現的臨臨盡致~
就有人說慕夏的畫中的女性最常見的要件就是:漫長而有活力曲捲的頭髮(以線條的流動呈現原本靜態的平面)
、波希尼亞的飾品、自然的花朵或葉子。
克林姆也被歸類於新藝術畫家,不過如果談到克林姆或許最直接還會再聯想到分離派、表現主義,
如果把克林姆和慕夏兩人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兩人的作品風格其實差異還滿大的~~
談到畫海報,喜歡梵谷的朋友或許會聯想到羅特列克,除了他的舞廳畫,也是畫海報著名的畫家
其實我以前沒很喜歡羅特列克個人特色鮮明的構圖與簡潔的用色,
不過上次造訪費城美術館,第一次看到他的實畫,"紅磨坊之舞",我反到覺得還滿迷人的~
(有時候個人風格鮮明就可能會造成這種極端,那些特色可能會成為喜歡的原因,也可能成為討厭的原因)
話說這次慕夏展出的一幅畫"戀人",就讓我想到羅特列克
這次畫展我在欣賞畫作的同時,邊把自己的感想寫在筆記本裡紀錄,(以前很少這樣作)
以前看畫冊沒有注意到,我發現慕夏的海報人物上的光影處理非常簡單,
連肌肉、筋骨的細節都沒有特別描繪,甚至連腳趾的畫家也沒有很仔細畫出來,使人物臉頰的立體感缺少很多~
若參照畫家的油畫、素描會發現畫家的在畫肉體與用色陰暗的基礎功很扎實,
再比較畫家在捷克時期的幾幅海報作品("如風信子公主"、"第八屆獵鷹運動節")就有把陰影與筋肉表現出來~
雖畫家在肌膚的細節省略了,但在同一海報上畫家在背景的裝飾以及人物身上的服飾就處理得很仔細了,
在背景,常見有著拜占廷風格的細小的馬賽克圖案及紋路,此外,也有很多裝飾性的花朵出現,
在服飾上,除了衣服上華麗的花紋(參"吉絲夢坦")外,還有戲劇化誇張的皺摺呈現,
這些仔細表現遠遠超越畫家在人體上的描繪~
不過如果人物也被很細膩的表現了話,就會和背景融一體;
就是因為背景和服裝都被繁瑣的呈現,才使簡潔的人體可以從畫面中浮現出來成為主角,
畫家在海報中的主角都是女子,有時甚至比廣告的產品還醒目。
(如廣告腳踏車,但人身都把車子遮住了~)
在這樣的表現手法,雖然慕夏的用色有時不是那麼明亮,但主角還是很容易從畫面中突出。
如果看畫家為莎拉貝恩哈德畫的畫冊"的黎波理公主-伊爾賽",其中有些頁面沒有人物,
只有細膩繁多的花朵為背景與文字內容,也或許那些花朵的繁多與細膩,
就從頁面沉下去,襯托主要文字內容的醒目。
慕夏的畫作真的很美,結束畫展後我走進商品部,
每一個印有慕夏畫作的日用品都變得非常漂亮,而且畫與產品結合的非常完美,以前我拜訪的畫展商品部都沒有讓我有如此強烈感受~
之前我在拜訪莫迪里亞尼特展前曾經看一段訪談高美館館長謝佩霓,
他提到當時最有名的女明星Sarah Bernhardt,但是他過世了五十年、一百年,就不再有人記得她;
但相對於一件藝術作品,是可以隨著時間流傳,甚至更提高它的價值的...
當時莎拉的風潮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了,但是慕夏筆下的莎拉,卻還是被受大家喜愛~
一百年前慕夏與羅特列克以繪製海報留名,
或許大家也可比較過個五六十年的安迪沃荷也是商業廣告聞名,又是為藝術史創下另一種風貌!
圖文內容:
http://www.wretch.cc/blog/dreamer43/9449061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Audriana
at 2011-09-26T20:05
at 2011-09-26T20:05
By Elvira
at 2011-09-27T04:57
at 2011-09-27T04:57
By Elma
at 2011-10-01T15:52
at 2011-10-01T15:52
Related Posts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往知來:數位典藏100年度推廣工作坊
By Agnes
at 2011-09-23T21:07
at 2011-09-23T21:07
遲到的「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心得
By Elizabeth
at 2011-09-22T23:58
at 2011-09-22T23:58
近兩周要結束展覽活動
By Xanthe
at 2011-09-22T19:30
at 2011-09-22T19:30
"臺灣百年博物館誌"學術研討會 歡迎報名!
By Carol
at 2011-09-22T13:32
at 2011-09-22T13:32
臺灣百年國寶文物木乃伊「柯象」首返雲林展出
By Mary
at 2011-09-21T14:12
at 2011-09-21T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