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 舉家南遷 就近看館! - 博物館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5-23T01:58
at 2007-05-23T01:58
Table of Contents
http://web.cca.gov.tw/inde/10/48-49.pdf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 舉家南遷 就近看館!
歷史的學者,和歷史博物館館長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對吳密察來說,用文字寫歷史,倒不
如面對群眾,以實際行動和歷史一起前進。
為使命感 二度從學術界出走
從台大校園借調文建會4年,回到校園教書,再度走出校門接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吳密察展現他實際行動的第一步是「自眨身價」,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從
中央三級單位降為四級單位,把自己的薪水、職等都降級了,但是藉以讓「國立台灣歷史
博物館」法制化,地位合法,去掉籌備處,員額得以擴編,從16人擴增到50人,以利加快
籌備腳步,完成2008年盛大開館使命。
事實上,吳密察在學術圈著作等身,他不僅寫了許多學術嚴謹的論文,也寫了許多平易近
人,推廣性教育書籍,和整個社會脈動從未脫節過;有趣的是去年12月他接掌「台灣歷史
博物館」,今年3月底,「台灣文學館」館長吳麗珠退休,他又暫代台灣文學館館長,身
兼兩職,同時要推動台史博開館,也同時要推動台灣文學館行政法人化,都是史無前例的
艱鉅工作,分身乏術,忙亂嗎?只見他笑容滿臉,兩個工作都和他所學緊密關聯,和他志
趣相合,最重要的對於協調見長的他來說,連結兩個博物館,正是建立台南博物館網絡的
第一步,在行銷上彼此相輔相成,讓他如魚得水,天地廣闊的悠游自在。
強推台史博 連結各種網絡系統
為證實他的決心,吳密察接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搬家南下,在台南市安居落戶,每天上班
,到台史博的工地催動開館事宜;行動快,腦筋轉得更快,吳密察望著在荒煙蔓草中的鋼
筋水泥樓,一步一步成形,工地泥濘黃土滾滾,他卻已經想到館舍完成,綠草如茵,旅人
如織的美麗畫面。
這樣的美麗畫面不是空想,對於博物館遠僻在安南區,距離市區有8公里之遠,吳密察不
僅想著館舍,還想著造街、造鎮計畫,動腦快捷的他,第一步就是鼓動民意,希望將博物
館前的長和路更名為博物館路,明確標示博物館的地理位置;5月籌備辦公室正式搬進行
政大樓,6月就要開放園區,展開和居民的互動,7月舉辦國中小學歷史教師與文史工作
者的研習訓練,穩住台史博群眾基本盤;10月要連結台南市博物館一起舉辦「文化協會在
台南」的導覽活動,把台史博放到這個整體博物館網絡系統。
在千頭萬緒的籌備工作中,他還不忘與台南市府協調,將台南市文化觀光年的地圖,全部
標誌台史博所在地點,另外爭取台南市公車延伸過來,讓高速鐵路的接駁車,盡量靠近台
史博。
期待台灣族群整合溝通的美麗境界
從前任籌備處主任呂理政手中接下繼續籌備的工作,吳密察認為他個人在台灣史的研究,
剛好可以落實博物館現階段展示設計規畫;吳密察說他年輕時候選擇研究台灣史,是因為
對自己安身立命的問題,感到迷惑,而台灣這一塊面向海洋的土地,非常有趣,在短短不
到400年的歷史中,歷經這麼多不同統治階級,台灣人也是多重族群混合的新人種,台灣
民族就是「相遇」、「混雜」、「成長」,歷經不斷的變動,才有今天的面貌。
不僅著力在展示設計定案,博物館體制的建立,吳密察過去在學術圈建立的人脈,也將反
應在未來博物館館藏上,他認為未來博物館不再是政府單向的出資的社教機構,而是應該
匯聚社會資源,與全民智慧,是一個整合溝通的平台,一個提供對話的場域,他以「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這個古老的口號,做為博物館理想體現
的美麗境界。
--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吳密察 舉家南遷 就近看館!
歷史的學者,和歷史博物館館長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對吳密察來說,用文字寫歷史,倒不
如面對群眾,以實際行動和歷史一起前進。
為使命感 二度從學術界出走
從台大校園借調文建會4年,回到校園教書,再度走出校門接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吳密察展現他實際行動的第一步是「自眨身價」,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從
中央三級單位降為四級單位,把自己的薪水、職等都降級了,但是藉以讓「國立台灣歷史
博物館」法制化,地位合法,去掉籌備處,員額得以擴編,從16人擴增到50人,以利加快
籌備腳步,完成2008年盛大開館使命。
事實上,吳密察在學術圈著作等身,他不僅寫了許多學術嚴謹的論文,也寫了許多平易近
人,推廣性教育書籍,和整個社會脈動從未脫節過;有趣的是去年12月他接掌「台灣歷史
博物館」,今年3月底,「台灣文學館」館長吳麗珠退休,他又暫代台灣文學館館長,身
兼兩職,同時要推動台史博開館,也同時要推動台灣文學館行政法人化,都是史無前例的
艱鉅工作,分身乏術,忙亂嗎?只見他笑容滿臉,兩個工作都和他所學緊密關聯,和他志
趣相合,最重要的對於協調見長的他來說,連結兩個博物館,正是建立台南博物館網絡的
第一步,在行銷上彼此相輔相成,讓他如魚得水,天地廣闊的悠游自在。
強推台史博 連結各種網絡系統
為證實他的決心,吳密察接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搬家南下,在台南市安居落戶,每天上班
,到台史博的工地催動開館事宜;行動快,腦筋轉得更快,吳密察望著在荒煙蔓草中的鋼
筋水泥樓,一步一步成形,工地泥濘黃土滾滾,他卻已經想到館舍完成,綠草如茵,旅人
如織的美麗畫面。
這樣的美麗畫面不是空想,對於博物館遠僻在安南區,距離市區有8公里之遠,吳密察不
僅想著館舍,還想著造街、造鎮計畫,動腦快捷的他,第一步就是鼓動民意,希望將博物
館前的長和路更名為博物館路,明確標示博物館的地理位置;5月籌備辦公室正式搬進行
政大樓,6月就要開放園區,展開和居民的互動,7月舉辦國中小學歷史教師與文史工作
者的研習訓練,穩住台史博群眾基本盤;10月要連結台南市博物館一起舉辦「文化協會在
台南」的導覽活動,把台史博放到這個整體博物館網絡系統。
在千頭萬緒的籌備工作中,他還不忘與台南市府協調,將台南市文化觀光年的地圖,全部
標誌台史博所在地點,另外爭取台南市公車延伸過來,讓高速鐵路的接駁車,盡量靠近台
史博。
期待台灣族群整合溝通的美麗境界
從前任籌備處主任呂理政手中接下繼續籌備的工作,吳密察認為他個人在台灣史的研究,
剛好可以落實博物館現階段展示設計規畫;吳密察說他年輕時候選擇研究台灣史,是因為
對自己安身立命的問題,感到迷惑,而台灣這一塊面向海洋的土地,非常有趣,在短短不
到400年的歷史中,歷經這麼多不同統治階級,台灣人也是多重族群混合的新人種,台灣
民族就是「相遇」、「混雜」、「成長」,歷經不斷的變動,才有今天的面貌。
不僅著力在展示設計定案,博物館體制的建立,吳密察過去在學術圈建立的人脈,也將反
應在未來博物館館藏上,他認為未來博物館不再是政府單向的出資的社教機構,而是應該
匯聚社會資源,與全民智慧,是一個整合溝通的平台,一個提供對話的場域,他以「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這個古老的口號,做為博物館理想體現
的美麗境界。
--
All Comments
By Elvira
at 2007-05-26T00:17
at 2007-05-26T00:17
By Olga
at 2007-05-27T01:00
at 2007-05-27T01:00
By Susan
at 2007-05-30T23:02
at 2007-05-30T23:02
Related Posts
大學報 「518博物館日眾館提供免費優惠」
By Vanessa
at 2007-05-20T01:01
at 2007-05-20T01:01
當代館「流行的意外」週末工作坊
By Tom
at 2007-05-19T20:43
at 2007-05-19T20:43
當代館「流行的意外」教師研習營
By Hedda
at 2007-05-19T20:42
at 2007-05-19T20:42
當代館「流行的意外」專家導覽 & 與藝術家面對面
By Yuri
at 2007-05-19T20:41
at 2007-05-19T20:41
當代館「流行的意外」MOCA講吧
By Olivia
at 2007-05-19T20:40
at 2007-05-19T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