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視覺遊戲 陶器很淘氣 - 博物館
By Selena
at 2009-01-04T15:52
at 2009-01-04T15:52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晚報╱黃玉芳】 2009.01.04
「是真的?還是假的?」陶博館正展出的「非分之想」,讓觀眾體會「眼見不一定為憑」
的陶藝品。其實早在明清時期,便有陶工會作出幾可亂真的貝殼、螃蟹等藝品,在古時,
就已懂得大玩視覺的遊戲。
一般人印象中的陶器以花器等容器為主,不過陶博館館長游冉琪表示,陶瓷因為本身的媒
材特性,擅長模擬其他媒材的質感,加上不同配方的釉藥或是土質,可模擬木頭、金屬、
竹材,甚至織品等視覺效果,由此可見陶瓷難度之高、範圍之廣。
過去在明清時代,就有陶工玩起以假亂真的視覺遊戲,而今日的陶藝家,除了在外型上力
求真實,也結合漆器、木頭、琉璃等不同材質,融合美學觀念,讓每一件作品兼具「意趣
」與「藝趣」。
例如一位藝術家吳政憲以台灣特有本土泥料為作品材料,燒製出一把仿木質壺,再捏塑出
樹幹為壺嘴、壺把、壺蓋。若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誤以為真是以木頭、木材完成,不僅別
出心裁,也兼具觀賞的藝術價值。
而陳金旺的「財神」,一體成型,以1200℃高溫燒成,施以六道層次有別的紅色漆,以及
不同色系塗飾,再由砂紙研磨打蠟而成,表現了中國傳統財神逗趣的另一面,也是非常討
喜的裝飾品。
爸爸的汗衫?啥咪!是陶器!
剛洗好的內衣、內褲及襪子竟然大喇喇的晾在博物館?這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最近展出的「
非分之想--陶瓷與異質媒材特展」,陶藝家以神乎奇技的手法,如實呈現貼身衣物、古早
味濃厚的皮箱、以及仿如青銅器質感的三足器等,讓人見識到陶器的不同質感與趣味。
陶藝也能很「寫實」!這次展覽邀請49位陶藝家參展,共140件作品,結合傳統工藝及現
代工業媒材,展現陶瓷藝術的包容性及寬廣度,呈現台灣陶藝創作的新趨勢。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位陶藝家劉武的作品「我們這一家」。他以寫實的手法,非常具象的
表現一家人剛洗好晾起的貼身衣物,包括媽媽的內衣、爸爸的汗衫等,讓整組陶瓷作品幻
化成家裡的成員。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所有衣物看似因為濕潤而下垂的褶痕與線條,表現的栩栩如生,看
起來很難聯想是笨重的陶器,也讓博物館的一角好似「晾衣場」,難得出現以衣架吊掛衣
物的有趣景象。
陶藝能展現的多元面貌令人驚奇,例如蔡佶辰的「一卡皮箱」則以陶板成型,製作出四四
方方古早味濃厚的皮箱,還有陶藝家蔡忠南則以自骨董商店暫借的手提箱,如實以陶土燒
製出圓滾的皮包外型,還有手把及鎖孔,好似能拎了就走,這兩件作品也讓觀賞者彷彿回
到了過去古樸簡約的時光。
另一位陶藝家董淑慧則以竹籃為模擬對象,用陶土也能細細的展現竹藝編織的紋路圖案。
另外,陶器也能呈現鐵件的質感,張山的作品「張山鐵工廠」中將啞鈴、老虎鉗等真鐵件
與模擬生鏽鐵質感的陶製鐵件搭配展出,乍看之下,哪一件是陶、哪一件非陶難以分辨,
趣味十足。
陶博館館長游冉琪表示,陶瓷以其本身的可塑性,不管是模擬生鏽的鐵件、半乾的汗衫、
老舊的皮革、竹簍,一一都可成為魅惑視覺的「欺眼之作」,也展現了「高度寫實主義」
。
展場還特別開闢一觸摸區,讓民眾除了觀賞之外,還能親手觸摸,從觸覺體驗跟視覺看起
來不同的感受,更加瞭解陶藝家驚人的寫實功力。
--
「是真的?還是假的?」陶博館正展出的「非分之想」,讓觀眾體會「眼見不一定為憑」
的陶藝品。其實早在明清時期,便有陶工會作出幾可亂真的貝殼、螃蟹等藝品,在古時,
就已懂得大玩視覺的遊戲。
一般人印象中的陶器以花器等容器為主,不過陶博館館長游冉琪表示,陶瓷因為本身的媒
材特性,擅長模擬其他媒材的質感,加上不同配方的釉藥或是土質,可模擬木頭、金屬、
竹材,甚至織品等視覺效果,由此可見陶瓷難度之高、範圍之廣。
過去在明清時代,就有陶工玩起以假亂真的視覺遊戲,而今日的陶藝家,除了在外型上力
求真實,也結合漆器、木頭、琉璃等不同材質,融合美學觀念,讓每一件作品兼具「意趣
」與「藝趣」。
例如一位藝術家吳政憲以台灣特有本土泥料為作品材料,燒製出一把仿木質壺,再捏塑出
樹幹為壺嘴、壺把、壺蓋。若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誤以為真是以木頭、木材完成,不僅別
出心裁,也兼具觀賞的藝術價值。
而陳金旺的「財神」,一體成型,以1200℃高溫燒成,施以六道層次有別的紅色漆,以及
不同色系塗飾,再由砂紙研磨打蠟而成,表現了中國傳統財神逗趣的另一面,也是非常討
喜的裝飾品。
爸爸的汗衫?啥咪!是陶器!
剛洗好的內衣、內褲及襪子竟然大喇喇的晾在博物館?這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最近展出的「
非分之想--陶瓷與異質媒材特展」,陶藝家以神乎奇技的手法,如實呈現貼身衣物、古早
味濃厚的皮箱、以及仿如青銅器質感的三足器等,讓人見識到陶器的不同質感與趣味。
陶藝也能很「寫實」!這次展覽邀請49位陶藝家參展,共140件作品,結合傳統工藝及現
代工業媒材,展現陶瓷藝術的包容性及寬廣度,呈現台灣陶藝創作的新趨勢。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位陶藝家劉武的作品「我們這一家」。他以寫實的手法,非常具象的
表現一家人剛洗好晾起的貼身衣物,包括媽媽的內衣、爸爸的汗衫等,讓整組陶瓷作品幻
化成家裡的成員。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所有衣物看似因為濕潤而下垂的褶痕與線條,表現的栩栩如生,看
起來很難聯想是笨重的陶器,也讓博物館的一角好似「晾衣場」,難得出現以衣架吊掛衣
物的有趣景象。
陶藝能展現的多元面貌令人驚奇,例如蔡佶辰的「一卡皮箱」則以陶板成型,製作出四四
方方古早味濃厚的皮箱,還有陶藝家蔡忠南則以自骨董商店暫借的手提箱,如實以陶土燒
製出圓滾的皮包外型,還有手把及鎖孔,好似能拎了就走,這兩件作品也讓觀賞者彷彿回
到了過去古樸簡約的時光。
另一位陶藝家董淑慧則以竹籃為模擬對象,用陶土也能細細的展現竹藝編織的紋路圖案。
另外,陶器也能呈現鐵件的質感,張山的作品「張山鐵工廠」中將啞鈴、老虎鉗等真鐵件
與模擬生鏽鐵質感的陶製鐵件搭配展出,乍看之下,哪一件是陶、哪一件非陶難以分辨,
趣味十足。
陶博館館長游冉琪表示,陶瓷以其本身的可塑性,不管是模擬生鏽的鐵件、半乾的汗衫、
老舊的皮革、竹簍,一一都可成為魅惑視覺的「欺眼之作」,也展現了「高度寫實主義」
。
展場還特別開闢一觸摸區,讓民眾除了觀賞之外,還能親手觸摸,從觸覺體驗跟視覺看起
來不同的感受,更加瞭解陶藝家驚人的寫實功力。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新天文館=舊天文館?
By Ina
at 2009-01-03T17:45
at 2009-01-03T17:45
蔡佩娟<旅行>2009裝置各展
By Zora
at 2008-12-31T11:00
at 2008-12-31T11:00
2007亂、有秩序 展覽專冊--有酬
By Isabella
at 2008-12-31T09:31
at 2008-12-31T09:31
奇美座談會開放現場報名
By Jake
at 2008-12-30T22:22
at 2008-12-30T22:22
小‧碎‧花‧不-亂變新世代(台北當代 …
By Rebecca
at 2008-12-30T00:11
at 2008-12-30T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