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路易十四 - 博物館
By Iris
at 2011-11-19T15:15
at 2011-11-19T15:15
Table of Contents
這個展真的很棒!我從早上九點看到中午才勉強看完
而且是因為後面有行程不想delay,所以後半的展品就沒看的那麼仔細了(囧
整個展覽分成三大部分:
康熙與路易十四個別的生平介紹、傳教士對於中西交流的貢獻、中法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個部分我就就看了很久XD
康熙跟路易十四其實在他們當皇帝的時候沒有見過對方,但是他們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幼年即位,即位的時候國家都不是太安定。但他們兩個都很有手腕的在大概十
四五歲的時候,解決了朝中大臣掌權的問題,到了三十歲左右,兩人都成為東西方的霸
主,創造了穩定的局面。第一個部分我覺得康熙的部分介紹的比較詳細,或許是因為離
我們比較近,加上電視都會撥一些清朝軼事,所以聽起來比較有親切感。
除了生平,還介紹了兩人的收藏。這個部分就可以大略的看出,在他們之前的中西方就
稍有文化交流的跡象。像是清宮中的畫師開始運用西方的立體透視概念,法國王儲喜歡
收集瓷器,甚至還找清朝民間的瓷廠訂製繪有家徽的瓷器。康熙則是找人把西方科學的
知識翻成中文,不過什麼東西都做的小小的,有比火柴盒大一點的對數本,一堆小小的
量角器、圓規...等。因為康熙堅持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想法,所以在這個階段並
沒有像法國那樣可以看到明顯的文化交流的文物留下來。
第二部分是傳教士的影響。畢竟那時候交通方式不像現在,咻的一下搭個飛機就可以安
全的抵達地球的另一邊,所以兩邊的訊息傳遞多是倚賴傳教士攜帶書信往返。而康熙這
個人是個很樂於學習新知的人(或者是說,他覺得別人怎麼可以知道他不知道的事XD)
,所以他最喜歡做一件事--叫中西兩方比賽。有一次傳教士跟康熙說中國的曆法不如西
方的精準,當時掌管青天監(也就是現在的天文台)的中國人聽了當然很不爽,可是康
熙那時候還不懂天文曆法,於是他就叫兩方比賽,誰贏了就聽誰的。想當然,西方人贏
了XD,於是傳教士漸漸受到康熙的重視,還請他們畫了坤輿全圖(世界地圖),旁邊空
白處還寫了十四篇關於天文地理的知識(EX:用月亮的盈虧證明地球是圓的),當時的
很多地名跟現在也不太一樣,非常的有趣!XD
而西方的傳教士是奉命來中國傳教的,每次回去都要繳交書面報告,於是寫了兩本書,
其中一本是寫說中國上流階層的生活情形,包含了七封描述當時生活情境的書信,不過
這本書的內容卻徹底的惹惱西方教廷,因為書中寫的中國的基督教徒是可以拜拜的。或
許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在當時就因為這個問題兩方吵過好幾次,最後傳教士的老
大利瑪竇訂了個規矩--允許中國基督徒拜拜,因為那是中國人思念祖先的方式,跟信仰
基督並不衝突。不過在書出版後沒多久,傳教士的老大換人了,換了個不准拜拜的人來
,這下可好了,踩到了康熙的底線,於是有一度中西兩方的關係十分的惡劣。但是康熙
知道西方的科學是好的,所以曾多次想要雙方好好的談談,甚至還命人印發傳單在港口
發送給要回國的傳教士,請他們帶回去給教廷溝通。不過最後不了了之,有趣的是,展
場中的那張傳單(因為是用紅色寫的,所以又稱為紅票)是跟國外借的,中國這邊反而
沒有保留半張XD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玻璃製的水丞(西方人裝墨水的小罐子),其實他是中國人做的。在
當時中國製玻璃的技術很不發達,所以西方人帶來透明的玻璃是很珍貴的,但是康熙怎
麼可以忍受你有我沒有這種事XD,所以他就命人製造,最後做出了有點類似毛玻璃樣子
的水丞。不過到了雍正年間,製玻璃的技術就有發展起來,所以之後的透明玻璃在中國
人眼中也就沒那麼珍貴稀有了。反觀法國,拼命的想要製造出瓷器,甚至成立了聖克婁
工坊專門研究,但是也只能發展出軟陶,跟真正的瓷器還是有段差距。
第三部分則是中西交流後,從模仿對方到自己融合創新而產生的文物。
很多東西其實還滿瞎的,反而給人一種不中不西的感受,看起來超詭異的。像是中國人
本來是比較崇尚留白的藝術,而西方人不管是容器的裡面外面,都喜歡把圖案畫的超滿
,結果到後來,法國人做的東西留白面積超大,中國人做的東西滿滿都是圖案XDDDD,
而且因為不是很熟悉對方東西的關係,有的形狀真的是超怪,給我一種四不像的感覺XD。
第三部分因為看的比較趕,所以沒有好好的把語音導覽聽完,所以就這樣啦XD
除了語音導覽之外,還有去聽團體導覽。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是聽團體導覽會比較好一點,導覽員會附贈很多有趣的小故事XD
像是這次有講到凡爾賽宮,其實是路易十四為了集權所建造的大型宮殿,裡面是沒有廁
所的!!!!!!!住在裡面的人一個月要搬走一次,讓人來打掃...嗯...那些東西...
總之,這個展覽真的很不錯~~有空可以去看看~很推薦!
p.s.我是挑人少的時候去看的,所以沒有人擠人或是看不到展品的問題
--
而且是因為後面有行程不想delay,所以後半的展品就沒看的那麼仔細了(囧
整個展覽分成三大部分:
康熙與路易十四個別的生平介紹、傳教士對於中西交流的貢獻、中法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一個部分我就就看了很久XD
康熙跟路易十四其實在他們當皇帝的時候沒有見過對方,但是他們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都是幼年即位,即位的時候國家都不是太安定。但他們兩個都很有手腕的在大概十
四五歲的時候,解決了朝中大臣掌權的問題,到了三十歲左右,兩人都成為東西方的霸
主,創造了穩定的局面。第一個部分我覺得康熙的部分介紹的比較詳細,或許是因為離
我們比較近,加上電視都會撥一些清朝軼事,所以聽起來比較有親切感。
除了生平,還介紹了兩人的收藏。這個部分就可以大略的看出,在他們之前的中西方就
稍有文化交流的跡象。像是清宮中的畫師開始運用西方的立體透視概念,法國王儲喜歡
收集瓷器,甚至還找清朝民間的瓷廠訂製繪有家徽的瓷器。康熙則是找人把西方科學的
知識翻成中文,不過什麼東西都做的小小的,有比火柴盒大一點的對數本,一堆小小的
量角器、圓規...等。因為康熙堅持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想法,所以在這個階段並
沒有像法國那樣可以看到明顯的文化交流的文物留下來。
第二部分是傳教士的影響。畢竟那時候交通方式不像現在,咻的一下搭個飛機就可以安
全的抵達地球的另一邊,所以兩邊的訊息傳遞多是倚賴傳教士攜帶書信往返。而康熙這
個人是個很樂於學習新知的人(或者是說,他覺得別人怎麼可以知道他不知道的事XD)
,所以他最喜歡做一件事--叫中西兩方比賽。有一次傳教士跟康熙說中國的曆法不如西
方的精準,當時掌管青天監(也就是現在的天文台)的中國人聽了當然很不爽,可是康
熙那時候還不懂天文曆法,於是他就叫兩方比賽,誰贏了就聽誰的。想當然,西方人贏
了XD,於是傳教士漸漸受到康熙的重視,還請他們畫了坤輿全圖(世界地圖),旁邊空
白處還寫了十四篇關於天文地理的知識(EX:用月亮的盈虧證明地球是圓的),當時的
很多地名跟現在也不太一樣,非常的有趣!XD
而西方的傳教士是奉命來中國傳教的,每次回去都要繳交書面報告,於是寫了兩本書,
其中一本是寫說中國上流階層的生活情形,包含了七封描述當時生活情境的書信,不過
這本書的內容卻徹底的惹惱西方教廷,因為書中寫的中國的基督教徒是可以拜拜的。或
許在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在當時就因為這個問題兩方吵過好幾次,最後傳教士的老
大利瑪竇訂了個規矩--允許中國基督徒拜拜,因為那是中國人思念祖先的方式,跟信仰
基督並不衝突。不過在書出版後沒多久,傳教士的老大換人了,換了個不准拜拜的人來
,這下可好了,踩到了康熙的底線,於是有一度中西兩方的關係十分的惡劣。但是康熙
知道西方的科學是好的,所以曾多次想要雙方好好的談談,甚至還命人印發傳單在港口
發送給要回國的傳教士,請他們帶回去給教廷溝通。不過最後不了了之,有趣的是,展
場中的那張傳單(因為是用紅色寫的,所以又稱為紅票)是跟國外借的,中國這邊反而
沒有保留半張XD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玻璃製的水丞(西方人裝墨水的小罐子),其實他是中國人做的。在
當時中國製玻璃的技術很不發達,所以西方人帶來透明的玻璃是很珍貴的,但是康熙怎
麼可以忍受你有我沒有這種事XD,所以他就命人製造,最後做出了有點類似毛玻璃樣子
的水丞。不過到了雍正年間,製玻璃的技術就有發展起來,所以之後的透明玻璃在中國
人眼中也就沒那麼珍貴稀有了。反觀法國,拼命的想要製造出瓷器,甚至成立了聖克婁
工坊專門研究,但是也只能發展出軟陶,跟真正的瓷器還是有段差距。
第三部分則是中西交流後,從模仿對方到自己融合創新而產生的文物。
很多東西其實還滿瞎的,反而給人一種不中不西的感受,看起來超詭異的。像是中國人
本來是比較崇尚留白的藝術,而西方人不管是容器的裡面外面,都喜歡把圖案畫的超滿
,結果到後來,法國人做的東西留白面積超大,中國人做的東西滿滿都是圖案XDDDD,
而且因為不是很熟悉對方東西的關係,有的形狀真的是超怪,給我一種四不像的感覺XD。
第三部分因為看的比較趕,所以沒有好好的把語音導覽聽完,所以就這樣啦XD
除了語音導覽之外,還有去聽團體導覽。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是聽團體導覽會比較好一點,導覽員會附贈很多有趣的小故事XD
像是這次有講到凡爾賽宮,其實是路易十四為了集權所建造的大型宮殿,裡面是沒有廁
所的!!!!!!!住在裡面的人一個月要搬走一次,讓人來打掃...嗯...那些東西...
總之,這個展覽真的很不錯~~有空可以去看看~很推薦!
p.s.我是挑人少的時候去看的,所以沒有人擠人或是看不到展品的問題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11-11-22T02:06
at 2011-11-22T02:06
Related Posts
博物館大師-談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特展
By Leila
at 2011-11-19T01:15
at 2011-11-19T01:15
竹圍工作室,11/26 秋季開放日
By Olga
at 2011-11-18T17:29
at 2011-11-18T17:29
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By Sierra Rose
at 2011-11-14T15:41
at 2011-11-14T15:41
淡水文化園區開園【生活美學.創意工坊】
By Delia
at 2011-11-14T11:55
at 2011-11-14T11:55
學知識,搶ipad─台灣多樣性知識網
By Tristan Cohan
at 2011-11-14T11:28
at 2011-11-14T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