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1世紀中期 龍蝦與鮪魚將消失 - 釣魚
By Gilbert
at 2008-12-07T14:03
at 2008-12-07T14:0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作者: tenjow (嗯?)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21世紀中期 龍蝦與鮪魚將消失
時間: Sun Dec 7 11:51:53 2008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7/57/1aqp2.html
人類對無垠浩瀚的海洋既恐懼又充滿幻想與期待,但自以為對海洋極熟悉的我們,不斷根
據有限的所知,擷取海洋資源,用自以為正確的手段保育和利用這個大糧倉。當愈來愈多
海洋新知被科學家發現的此刻,人類不僅應重新調整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更應思索如何
面對神祕的海洋。
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方力行在《中國時報》和國立中央
大學主辦的「遇見科學」講座中,根據歷年蒐集的30多篇世界最新的海洋研究結論,點破
人類對全球變遷下的海洋竟是如此無知。究竟海洋資源是人類的另個生機或另場生態浩劫
,我們應在新知中深刻反省。
方力行說,海洋一直被視為人類的大糧倉,我們也不斷用各種自認正確的手段擷取海洋資
源,但《Nature》雜誌早在2003年就有論文顯示,90%大型經濟魚類剩不到10%;2006年的
《科學》(Science)雜誌也說,鮪魚、比目魚和龍蝦等水產經濟性物種,將在21世紀中期
消失。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2006年全球水產生物總量為1億6000萬噸,其中41%來自養殖,
且從1990年以來,養殖漁業產量每年以8%至9%的速度成長。
事實上,養殖魚業使用的飼料中,20%到50%是魚粉,魚粉是來自來自海洋養分循環生態鏈
底層的小魚,大量堆積在占海洋比例很小的沿海大陸棚區,而這片大陸棚也正是優養化、
底泥老化、疾病原潛伏和陸源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方力行提醒,人類要更謹慎發展海洋養
殖。
沿海養殖發展若受限,別以為深海資源就會是人類的新希望。方力行說,99%的海洋生產力
來自表層,而95%的海洋是超過200公尺的深海,其中的海生物數量其實不多。而且,海洋
較上層的食物(魚類)都被人類撈走了,下層的生物量也會跟著減少。
喊得震天價響的海洋生物科技呢?方力行指出,80%的深海物種都是很基礎的微生物,較容
易進行基因交換,但當今陸地物種的基因轉移都在爭議中受到限制,如果人類研發海洋生
物基因移轉,在沒有山河阻隔的海洋中,新基因物種在海中可能造成後遺症恐怕會更大。
就算撇開人類關注的海洋資源,他說,去年《Nature》中有1篇研究論文指出,海洋浮游生
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其實比我們理解的還大。
論文指出,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釋放的二氧化碳,一半以上被海洋吸收,並在浮游生物死亡
後沉入海底儲存,如果對深海的干擾造成這些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全球暖化問題會更嚴
重。這是人類過去所未曾考慮的。
方力行認為,海洋新知不斷出現,正反映了人類對海洋的無知如此之大,當我們在開發或
宣稱保育海洋的同時,應該認真重新思索:我們用的手段正確嗎?
--
作者: tenjow (嗯?)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21世紀中期 龍蝦與鮪魚將消失
時間: Sun Dec 7 11:51:53 2008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7/57/1aqp2.html
人類對無垠浩瀚的海洋既恐懼又充滿幻想與期待,但自以為對海洋極熟悉的我們,不斷根
據有限的所知,擷取海洋資源,用自以為正確的手段保育和利用這個大糧倉。當愈來愈多
海洋新知被科學家發現的此刻,人類不僅應重新調整利用海洋資源的方式,更應思索如何
面對神祕的海洋。
前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方力行在《中國時報》和國立中央
大學主辦的「遇見科學」講座中,根據歷年蒐集的30多篇世界最新的海洋研究結論,點破
人類對全球變遷下的海洋竟是如此無知。究竟海洋資源是人類的另個生機或另場生態浩劫
,我們應在新知中深刻反省。
方力行說,海洋一直被視為人類的大糧倉,我們也不斷用各種自認正確的手段擷取海洋資
源,但《Nature》雜誌早在2003年就有論文顯示,90%大型經濟魚類剩不到10%;2006年的
《科學》(Science)雜誌也說,鮪魚、比目魚和龍蝦等水產經濟性物種,將在21世紀中期
消失。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2006年全球水產生物總量為1億6000萬噸,其中41%來自養殖,
且從1990年以來,養殖漁業產量每年以8%至9%的速度成長。
事實上,養殖魚業使用的飼料中,20%到50%是魚粉,魚粉是來自來自海洋養分循環生態鏈
底層的小魚,大量堆積在占海洋比例很小的沿海大陸棚區,而這片大陸棚也正是優養化、
底泥老化、疾病原潛伏和陸源汙染最嚴重的地區。方力行提醒,人類要更謹慎發展海洋養
殖。
沿海養殖發展若受限,別以為深海資源就會是人類的新希望。方力行說,99%的海洋生產力
來自表層,而95%的海洋是超過200公尺的深海,其中的海生物數量其實不多。而且,海洋
較上層的食物(魚類)都被人類撈走了,下層的生物量也會跟著減少。
喊得震天價響的海洋生物科技呢?方力行指出,80%的深海物種都是很基礎的微生物,較容
易進行基因交換,但當今陸地物種的基因轉移都在爭議中受到限制,如果人類研發海洋生
物基因移轉,在沒有山河阻隔的海洋中,新基因物種在海中可能造成後遺症恐怕會更大。
就算撇開人類關注的海洋資源,他說,去年《Nature》中有1篇研究論文指出,海洋浮游生
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其實比我們理解的還大。
論文指出,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釋放的二氧化碳,一半以上被海洋吸收,並在浮游生物死亡
後沉入海底儲存,如果對深海的干擾造成這些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全球暖化問題會更嚴
重。這是人類過去所未曾考慮的。
方力行認為,海洋新知不斷出現,正反映了人類對海洋的無知如此之大,當我們在開發或
宣稱保育海洋的同時,應該認真重新思索:我們用的手段正確嗎?
--
Tags:
釣魚
All Comments
By Michael
at 2008-12-08T18:31
at 2008-12-08T18:31
By Olive
at 2008-12-12T20:41
at 2008-12-12T20:41
By Genevieve
at 2008-12-17T06:39
at 2008-12-17T06:39
By Lauren
at 2008-12-20T21:57
at 2008-12-20T21:57
By Regina
at 2008-12-21T08:10
at 2008-12-21T08:10
By Tristan Cohan
at 2008-12-22T05:42
at 2008-12-22T05:42
By Una
at 2008-12-26T16:49
at 2008-12-26T16:49
By Daniel
at 2008-12-31T04:51
at 2008-12-31T04:51
By Gilbert
at 2009-01-02T20:02
at 2009-01-02T20:02
By George
at 2009-01-07T17:08
at 2009-01-07T17:08
By Valerie
at 2009-01-10T19:12
at 2009-01-10T19:12
By Valerie
at 2009-01-12T14:24
at 2009-01-12T14:24
By Anthony
at 2009-01-14T02:18
at 2009-01-14T02:18
By Odelette
at 2009-01-15T23:19
at 2009-01-15T23:19
By Zanna
at 2009-01-16T01:54
at 2009-01-16T01:54
By Queena
at 2009-01-19T09:12
at 2009-01-19T09:12
By Doris
at 2009-01-23T15:12
at 2009-01-23T15:12
By Xanthe
at 2009-01-26T00:24
at 2009-01-26T00:24
By Odelette
at 2009-01-26T10:20
at 2009-01-26T10:20
By Mary
at 2009-01-28T07:48
at 2009-01-28T07:48
By Dora
at 2009-01-31T00:54
at 2009-01-31T00:54
By Leila
at 2009-02-04T14:51
at 2009-02-04T14:51
By Frederic
at 2009-02-08T16:43
at 2009-02-08T16:43
By Carol
at 2009-02-11T09:10
at 2009-02-11T09:10
By Eartha
at 2009-02-13T06:02
at 2009-02-13T06:02
By Eartha
at 2009-02-16T04:56
at 2009-02-16T04:56
By Sierra Rose
at 2009-02-19T14:05
at 2009-02-19T14:05
By Bennie
at 2009-02-20T08:57
at 2009-02-20T08:57
By Olga
at 2009-02-23T09:58
at 2009-02-23T09:58
By Frederic
at 2009-02-23T15:39
at 2009-02-23T15:39
By Liam
at 2009-02-25T14:13
at 2009-02-25T14:13
By Jake
at 2009-02-26T14:38
at 2009-02-26T14:38
By John
at 2009-02-28T19:56
at 2009-02-28T19:56
By Gilbert
at 2009-03-03T02:39
at 2009-03-03T02:39
By Edwina
at 2009-03-03T21:23
at 2009-03-03T21:23
By Frederica
at 2009-03-06T17:07
at 2009-03-06T17:07
By Frederic
at 2009-03-11T02:22
at 2009-03-11T02:22
Related Posts
來來生態池
By Leila
at 2008-12-07T04:47
at 2008-12-07T04:47
今日安平北堤的狀況。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8-12-06T23:35
at 2008-12-06T23:35
回高雄~就是要去明星
By Puput
at 2008-12-06T19:33
at 2008-12-06T19:33
尋找失傳已久的抓蝦龍抓手秘訣
By Mary
at 2008-12-06T17:45
at 2008-12-06T17:45
有點無趣的下午 台北有人想衝蝦場嗎
By Agatha
at 2008-12-06T12:37
at 2008-12-06T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