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2) - 博物館
By Sandy
at 2007-03-03T03:05
at 2007-03-03T03:05
Table of Contents
二、20世紀故宮遷台之後的文獻考察
故宮於1949年遷台,落腳於台中縣霧峰北溝,直到1965年才遷到
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在北溝時期,僅有一間可以展覽數十件文物的陳
列室,餘皆存放在山洞中以防轟炸。在這樣簡陋的故宮中,〈谿山行
旅圖〉卻屢獲青睞,為識者所極力推崇。待外雙溪皇宮式的博物館成
立之後,谿圖就順勢成為展場中的主角,一躍而為鎮館之寶。由北溝
而外雙溪,其地位越來越高,形塑其重要性的因素很多,分述如下:
北溝時期的〈谿山行旅圖〉
早在故宮遷台之初,就已有跨海而來的外籍研究者前來尋寶,而
較有系統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也在此時由故宮內部展開,另則是1961~62
年「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會」的赴美展出使故宮名品受到更多的矚目,
谿圖在這些因素的啟動下,才開闢了更為光明的坦途。世界上知名
的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大多在北溝時期就已經造訪過故宮,其中最
值得敘述的是高居翰(James Cahill)和方聞。
高居翰早在1955年還是博士生時就已經來台入宮看畫,1959年又為
出版品選件拍攝而再度來台,之後「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會」在美國國家
畫廊展出前的大型幻燈片攝影計畫,還有由弗瑞爾藝廊、密西根大學及
另三個基金會贊助的更大型攝影計畫,這些計畫涵蓋了故宮收藏中大部
分的繪畫精品,高居翰皆為主事者之一,這些幻燈片對中國古代繪畫研
究的提昇有莫大貢獻, 其中最受西方學界所重視的是宋畫(西方某種觀
點下的想像),尤其是以〈谿山行旅圖〉為首的那幾幅巨碑山水畫。
方聞是在1957年來台,「在台中蒼翠的山巒中,典藏故宮珍寶山洞庫房
外的小屋裡,第一次看到范寬〈谿山行旅圖〉使我變成今天的我。」這樣的自白看
來有些誇張,但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仍然曖昧難明,困難重重的年代,對
以視覺形式的風格分析來作為立論根據的方氏來說,一幅確切可靠且明
確易解的歷史巨作實在太重要了,以之為斷代的根據才可以進而架構出
更為準確的時代風格,而谿圖就是這樣一件可作為斷代碁石的作品。
「雖已經透過照片複製品研究這件范寬名跡好多年了,我實在無法
有真正面對面見到這樣偉大藝術巨作原跡的準備。它有上千年的歷史,
以敏感、簡潔、沈著自在的方式,表現大自然山水磅礡的氣象,它對自然
世界有一種心理觀照和視野,是我們從未在西方風景畫,如莫內、塞尚或
弗拉曼克名作裡所能感受的。我妻子和我一下子被這無上榮寵的機會給震
攝住了。」約半個世紀前的往事,方聞憶起仍如此悸動,在他往後的學術
研究中,谿圖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其《Beyond Representation》、
《Possessing the Past》等著作中,谿圖都佔據最大篇幅,〈早春圖〉
及〈萬壑松風圖〉亦相當,甚至還以之為封面或刊頭,而在普大講堂螢幕
上,谿圖當然是最常被提到的藝術範本。
為此,方聞曾如是言:「我早期由梭柏和羅麗的論戰中學到的一課
是:中國藝術史這門剛起步的學科,亟需在其中確定一些像紀念碑一樣重要
的權威指標性作品,而這樣的工作只有從描述每一件「物質」的「線」、
「面」和「畫面」開始,再分析其視覺化的機制(mechanics of visualization)
,才有成功的可能。」由此可知,方氏何以如此熱愛谿圖及故宮三寶(風格
明確,還有確切可靠的簽名)。以方氏在中國美術史學界的份量和影響力,
谿圖之地位當然就此屹立不搖且愈顯重要。
※ 編輯: taichungbear 來自: 61.62.35.30 (03/03 12:45)
故宮於1949年遷台,落腳於台中縣霧峰北溝,直到1965年才遷到
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在北溝時期,僅有一間可以展覽數十件文物的陳
列室,餘皆存放在山洞中以防轟炸。在這樣簡陋的故宮中,〈谿山行
旅圖〉卻屢獲青睞,為識者所極力推崇。待外雙溪皇宮式的博物館成
立之後,谿圖就順勢成為展場中的主角,一躍而為鎮館之寶。由北溝
而外雙溪,其地位越來越高,形塑其重要性的因素很多,分述如下:
北溝時期的〈谿山行旅圖〉
早在故宮遷台之初,就已有跨海而來的外籍研究者前來尋寶,而
較有系統的中國美術史研究也在此時由故宮內部展開,另則是1961~62
年「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會」的赴美展出使故宮名品受到更多的矚目,
谿圖在這些因素的啟動下,才開闢了更為光明的坦途。世界上知名
的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大多在北溝時期就已經造訪過故宮,其中最
值得敘述的是高居翰(James Cahill)和方聞。
高居翰早在1955年還是博士生時就已經來台入宮看畫,1959年又為
出版品選件拍攝而再度來台,之後「中國古藝術品展覽會」在美國國家
畫廊展出前的大型幻燈片攝影計畫,還有由弗瑞爾藝廊、密西根大學及
另三個基金會贊助的更大型攝影計畫,這些計畫涵蓋了故宮收藏中大部
分的繪畫精品,高居翰皆為主事者之一,這些幻燈片對中國古代繪畫研
究的提昇有莫大貢獻, 其中最受西方學界所重視的是宋畫(西方某種觀
點下的想像),尤其是以〈谿山行旅圖〉為首的那幾幅巨碑山水畫。
方聞是在1957年來台,「在台中蒼翠的山巒中,典藏故宮珍寶山洞庫房
外的小屋裡,第一次看到范寬〈谿山行旅圖〉使我變成今天的我。」這樣的自白看
來有些誇張,但在中國美術史研究仍然曖昧難明,困難重重的年代,對
以視覺形式的風格分析來作為立論根據的方氏來說,一幅確切可靠且明
確易解的歷史巨作實在太重要了,以之為斷代的根據才可以進而架構出
更為準確的時代風格,而谿圖就是這樣一件可作為斷代碁石的作品。
「雖已經透過照片複製品研究這件范寬名跡好多年了,我實在無法
有真正面對面見到這樣偉大藝術巨作原跡的準備。它有上千年的歷史,
以敏感、簡潔、沈著自在的方式,表現大自然山水磅礡的氣象,它對自然
世界有一種心理觀照和視野,是我們從未在西方風景畫,如莫內、塞尚或
弗拉曼克名作裡所能感受的。我妻子和我一下子被這無上榮寵的機會給震
攝住了。」約半個世紀前的往事,方聞憶起仍如此悸動,在他往後的學術
研究中,谿圖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其《Beyond Representation》、
《Possessing the Past》等著作中,谿圖都佔據最大篇幅,〈早春圖〉
及〈萬壑松風圖〉亦相當,甚至還以之為封面或刊頭,而在普大講堂螢幕
上,谿圖當然是最常被提到的藝術範本。
為此,方聞曾如是言:「我早期由梭柏和羅麗的論戰中學到的一課
是:中國藝術史這門剛起步的學科,亟需在其中確定一些像紀念碑一樣重要
的權威指標性作品,而這樣的工作只有從描述每一件「物質」的「線」、
「面」和「畫面」開始,再分析其視覺化的機制(mechanics of visualization)
,才有成功的可能。」由此可知,方氏何以如此熱愛谿圖及故宮三寶(風格
明確,還有確切可靠的簽名)。以方氏在中國美術史學界的份量和影響力,
谿圖之地位當然就此屹立不搖且愈顯重要。
※ 編輯: taichungbear 來自: 61.62.35.30 (03/03 12:45)
All Comments
By Hardy
at 2007-03-07T21:36
at 2007-03-07T21:36
Related Posts
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1)
By Hedda
at 2007-03-03T02:59
at 2007-03-03T02:59
故宮再啟-大英展.北宋大觀展 參展心得
By Victoria
at 2007-03-02T17:39
at 2007-03-02T17:39
當代館...第二層皮膚 即將登場...
By Liam
at 2007-03-02T13:01
at 2007-03-02T13:01
幾乎雜誌第九期"紅綠之間"發刊了!!!!!!
By Daniel
at 2007-03-02T12:58
at 2007-03-02T12:58
故宮禮品部85折卷-中永和
By Wallis
at 2007-03-01T16:31
at 2007-03-01T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