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為誰而開,又為誰而「閉」? - 博物館
By Olga
at 2013-04-18T11:12
at 2013-04-18T11:12
Table of Contents
《典藏今藝術》2013年4月號 文/吳金桃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這幾年來,北美館似乎是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中,先是館長的人選,難有適當的人擔任,有
時就是當官的或者公務員來暫代職缺,有時位子還未坐熱,又被換了下來。去年底又爆發
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外籍藝術家事件,引起了台灣當代藝術圈罕見的爭議及大動作,
雙年展辦公室因此而被裁撤、主任被撤換。局外人很難看清這是場擁外力來搞內鬥,還是
洋將的使用真的罪及至此(因為「威尼斯劇」尚未真正上演),然而這些事件及其後續的
影響仍在持續地發展中,其中最引人遐想的是北美館最近吹起的「閉門風」。
北美館不知從何時(想當然爾,被擋在「門」外的我及我們,自然無法得知細節)開始,
流行起舉辦「閉門」的活動,動輒來個閉門研討會、閉門座談會。「門」是個有意思的比
喻,所謂「閉門」也者,門裡是北美館認可、受邀、握有通行證、可以參與(通常是相當
少數)的一些人,而被擋在「門」外的,就是不受邀、甚至可能是不受歡迎的聽看「多」
眾。至於,為什麼要關起門來說話,說給誰聽,目的為何,就只有北美館及主事的幾個人
心裡有數了。
然而,「雞蛋再密也有縫」,顯然閉得了門,卻閉不了旁人之口。在執筆時,北美館正在
進行有關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一系列「閉門」座談會,而去年底更辦過有關謝德慶的「
閉門」研討會,邀請幾位學者專家討論,而這些受邀者可再邀請幾位親朋學生前往(說穿
了,無非是用老鼠會的概念來經營美術館的所謂「學術研討會」!)
本來,有些會議難免要關起門來討論,譬如評審之類,原也無可厚非,但作為公部門的機
構,美術館責無旁貸地負有大眾教育的責任,與反對者溝通,讓北美館行事的理念能夠被
理解,未嘗也不是大眾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說,有關威尼斯台灣館的諸事,曾鬧得沸沸騰
騰,北美館想關起門來說話,諮詢專家學者的意見,雖不一定能認同,勉強還可以理解,
但有關謝德慶的研討會,為何也必須要關起門來討論呢,就令人十分費解,尤其謝德慶去
年3月在北美館的座談所掀起的一陣旋風,當天起碼有三百多人出席,座無虛席,顯現一
般關心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視聽大眾,對於謝德慶這個主題有著濃厚的興趣,北美館利用
納稅人公帑所辦的謝德慶研討會,為何一定要把這些熱情的聽眾擋在門外呢?何況,即使
是「開門」的研討會,是否開放提問、開放的時間多久,也是主辦單位可自行訂定的遊戲
規則,這些座談會、研討會的內容,真的不宜公開嗎?北美館在怕誰?怕什麼?防誰?防
什麼呢?
每個體制、機構都自有其一套求生存的法則,北美館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看似「四面
楚歌」的情境下,更可能奮力保護自我的存在。「閉門」活動的舉辦,假想了門外的「雜
音」會干擾門內清靜的對話空間,因此必須除之而後快,顯現的是主事者的保護心態。本
來作為一個公務機關,沒有人會期待北美館會多基進(radical)(反諷的是,本來北美
館能容納洋將出打威尼斯一役,可能是這些年來最基進的一個作法),而北美館一向也以
守成居多,如果在太平無事時,連如謝德慶這樣的議題,都要關起門來談,那麼經過威尼
斯台灣館的風風雨雨之後,不正給北美館更多「正當」的理由,在原有的守成上,更讓保
守程度破表嗎?
前「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執行長比格斯(Lewis Biggs)在被問及利
物浦雙年展如何處理爭議時曾說過:「城市須要被挑戰,才能發展其文化。小孩子喜愛學
習,但除非是受到刺激和挑戰,他們無法學習,城市也是如此。利物浦在面對小野洋子的
作品時(註),覺得非常困難,但此爭議是一個很重要的刺激,最後利物浦反而很正面地
從這個經驗學到很多。」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啊!有人喊讚時,固然值得高興,面對異於
己的聲音,又何妨「打開大門」,敞開心胸,坦然以對呢?
註 小野洋子於2004年所作的作品,乃將女人私處及胸部放大的圖像,作成海報旗幟,四
處懸掛於利物浦。
--
這幾年來,北美館似乎是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中,先是館長的人選,難有適當的人擔任,有
時就是當官的或者公務員來暫代職缺,有時位子還未坐熱,又被換了下來。去年底又爆發
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外籍藝術家事件,引起了台灣當代藝術圈罕見的爭議及大動作,
雙年展辦公室因此而被裁撤、主任被撤換。局外人很難看清這是場擁外力來搞內鬥,還是
洋將的使用真的罪及至此(因為「威尼斯劇」尚未真正上演),然而這些事件及其後續的
影響仍在持續地發展中,其中最引人遐想的是北美館最近吹起的「閉門風」。
北美館不知從何時(想當然爾,被擋在「門」外的我及我們,自然無法得知細節)開始,
流行起舉辦「閉門」的活動,動輒來個閉門研討會、閉門座談會。「門」是個有意思的比
喻,所謂「閉門」也者,門裡是北美館認可、受邀、握有通行證、可以參與(通常是相當
少數)的一些人,而被擋在「門」外的,就是不受邀、甚至可能是不受歡迎的聽看「多」
眾。至於,為什麼要關起門來說話,說給誰聽,目的為何,就只有北美館及主事的幾個人
心裡有數了。
然而,「雞蛋再密也有縫」,顯然閉得了門,卻閉不了旁人之口。在執筆時,北美館正在
進行有關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一系列「閉門」座談會,而去年底更辦過有關謝德慶的「
閉門」研討會,邀請幾位學者專家討論,而這些受邀者可再邀請幾位親朋學生前往(說穿
了,無非是用老鼠會的概念來經營美術館的所謂「學術研討會」!)
本來,有些會議難免要關起門來討論,譬如評審之類,原也無可厚非,但作為公部門的機
構,美術館責無旁貸地負有大眾教育的責任,與反對者溝通,讓北美館行事的理念能夠被
理解,未嘗也不是大眾教育的一部分。如果說,有關威尼斯台灣館的諸事,曾鬧得沸沸騰
騰,北美館想關起門來說話,諮詢專家學者的意見,雖不一定能認同,勉強還可以理解,
但有關謝德慶的研討會,為何也必須要關起門來討論呢,就令人十分費解,尤其謝德慶去
年3月在北美館的座談所掀起的一陣旋風,當天起碼有三百多人出席,座無虛席,顯現一
般關心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視聽大眾,對於謝德慶這個主題有著濃厚的興趣,北美館利用
納稅人公帑所辦的謝德慶研討會,為何一定要把這些熱情的聽眾擋在門外呢?何況,即使
是「開門」的研討會,是否開放提問、開放的時間多久,也是主辦單位可自行訂定的遊戲
規則,這些座談會、研討會的內容,真的不宜公開嗎?北美館在怕誰?怕什麼?防誰?防
什麼呢?
每個體制、機構都自有其一套求生存的法則,北美館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看似「四面
楚歌」的情境下,更可能奮力保護自我的存在。「閉門」活動的舉辦,假想了門外的「雜
音」會干擾門內清靜的對話空間,因此必須除之而後快,顯現的是主事者的保護心態。本
來作為一個公務機關,沒有人會期待北美館會多基進(radical)(反諷的是,本來北美
館能容納洋將出打威尼斯一役,可能是這些年來最基進的一個作法),而北美館一向也以
守成居多,如果在太平無事時,連如謝德慶這樣的議題,都要關起門來談,那麼經過威尼
斯台灣館的風風雨雨之後,不正給北美館更多「正當」的理由,在原有的守成上,更讓保
守程度破表嗎?
前「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執行長比格斯(Lewis Biggs)在被問及利
物浦雙年展如何處理爭議時曾說過:「城市須要被挑戰,才能發展其文化。小孩子喜愛學
習,但除非是受到刺激和挑戰,他們無法學習,城市也是如此。利物浦在面對小野洋子的
作品時(註),覺得非常困難,但此爭議是一個很重要的刺激,最後利物浦反而很正面地
從這個經驗學到很多。」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啊!有人喊讚時,固然值得高興,面對異於
己的聲音,又何妨「打開大門」,敞開心胸,坦然以對呢?
註 小野洋子於2004年所作的作品,乃將女人私處及胸部放大的圖像,作成海報旗幟,四
處懸掛於利物浦。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林怡萱:博物館如何為科學說故事
By Queena
at 2013-04-17T01:47
at 2013-04-17T01:47
國立科教館-聽水的故事 特展
By Kristin
at 2013-04-17T01:46
at 2013-04-17T01:46
觸動人心:活化考古博物館工作坊
By Rae
at 2013-04-15T19:32
at 2013-04-15T19:32
女人‧小鳥‧星星-米羅特展
By Frederica
at 2013-04-15T18:12
at 2013-04-15T18:12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
By Frederic
at 2013-04-15T17:58
at 2013-04-15T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