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製造、製造×意義、李明維與他的關係 - 博物館
By Zanna
at 2015-06-15T16:32
at 2015-06-15T16:32
Table of Contents
【展覽名稱】臺灣製造 ‧ 製造臺灣;製造×意義;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
【展覽地點】北美館
【展期】2015/05/23~2015/09/27;2015/05/23-2015/08/30;2015/05/30-2015/09/06
【票價】30元
圖文版:http://tramemo15.blogspot.tw/2015/06/blog-post.html
以下文字由部落格轉貼
參觀日期:2015/06/11
票價:30元
展期: 臺灣製造‧製造臺灣:2015/05/23~2015/09/27
製造×意義:2015/05/23-2015/08/30
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2015/05/30-2015/09/06
北美館官方網站:http://www.tfam.museum/index.aspx?ddlLang=zh-tw
有一天在搭捷運時看到臺灣製造.製造臺灣的廣告,覺得有興趣就放在心上。剛好這天的
下午有空閒時間,就去逛北美館了。
其實也好一陣子沒有逛北美館,坐到圓山捷運站再走路過去,六月炎熱的下午,走了一小
段路就開始流汗了。在北美館的外面,就可以看到臺灣製造‧製造臺灣和李明維與他的關
係這2個展的大幅海報。
一進入北美館,除了感受到涼爽的空調之外,映入眼簾的是在大廳放置了李明維先生的作
品:織物的回憶。這些木盒,用帶子綁起來像是一個個的寶貴的珍藏品,裡頭放著不同的
織物以及說明,讓參觀者可以打開木盒,去感受每件織物背後的故事。
買完票後,先上2樓看臺灣製造‧製造臺灣,畢竟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展。
臺灣製造‧製造臺灣主要展出1895年至1947年代,在日本殖民之下,臺灣藝術的發展及作
品,展場分為六大區間,包含油畫、水彩、水墨、雕塑、素描、攝影等多元的作品。在這
段期間,從一開始的日籍教師創作關於臺灣主題的作品、跟日籍教師學習的臺灣學生刻畫
臺灣人形象、到當代具代表性的臺灣東洋、西洋畫家所表達的臺灣之美。
"這些藝術家由臺灣出發,藉由作品創造獨特的臺灣,他們由「臺灣製造」同時「製造臺
灣」(取自北美館官方網站)。"
在2樓展場入口側邊,有這次展覽作家的基本簡介。當天參觀時,遇到2、3個小學班級來
參觀。在這裡除了當代日本、臺灣作家的作品之外,對於臺灣早期藝術的演進也多了一些
認識。
結束臺灣製造‧製造臺灣展後,到了3樓的製造×意義。
"臺灣九成的能源仰賴進口,在這個自給能源缺乏的島嶼上,卻有規模完整的石化工業體
系,高昂的環境成本積年累月轉嫁全民,造成跨世代的環境與經濟不正義。於此能源緊縮
的時代,除了過剩的工業製造,我們希望製造其他可能。如將我們身處的環境比為化學場
,人們即是不斷產生化學效應的分子,相互鏈結、聚合;當代藝術是觸發社會改變的催化
劑之一,製造程度不一的擾動和變異。藝術家以思想和行動參與,投射出集體的生活願景
(取自北美館官方網站)。"
這個展覽以不同的媒介:繪畫、攝影、裝置、行動等,來表達對環境破壞、社會運動及未
來世界等看法。我覺得有些作品是以很特別的方式呈現,而有些是我不太能了解的。
最後,回到了1樓看李明維與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在這個展當中,我覺得有2個特色,
第一個是大型展品,就像前面提到的,剛進入北美館就看到一個個的木盒就是屬於李明維
的展品;另一個特色,就像展覽名稱一樣-參與,像剛進北美館的木盒要參觀者打開來觀
看,展場內還有互動的作品:補裳人邊縫觀眾帶來的衣服邊與觀眾互動、由參觀者留言給
思念的人、留下資料經抽籤可與與主人(李明維或北美館人員)共進晚餐或是在北美館共
度一夜。
我大概是下午快3點的時間到,因為5點半就休館,最後的展看的有點趕,大多作品都匆匆
一瞥,有點可惜了。想要來參觀的人,建議可以安排久一點的時間來看展。
--
旅行。記憶
http://tramemo15.blogspot.tw/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中正紀念堂觀眾意見調查問卷
By Kama
at 2015-06-14T22:55
at 2015-06-14T22:55
請問有博物館/ 特展分享的FB社團嗎?
By Edwina
at 2015-06-14T07:51
at 2015-06-14T07:51
李明維和他的關係:參與的藝術
By Eden
at 2015-06-10T18:17
at 2015-06-10T18:17
請問有博物館/ 特展分享的FB社團嗎?
By Joe
at 2015-06-10T16:58
at 2015-06-10T16:58
【土耳其伊斯坦堡】科拉教堂/卡里耶博物館
By Heather
at 2015-06-09T22:14
at 2015-06-09T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