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V&A 歌劇展 兼實習生心得 - 博物館
By Quintina
at 2018-02-08T08:39
at 2018-02-08T08:39
Table of Contents
==============================================================================
【展覽名稱】Opera: Passion, Power and Politics
【展訊連結】https://www.vam.ac.uk/exhibitions/opera
【展覽地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開放時間】每天10:00 – 17.45,週五是10.00 – 22.00
【參展人/主辦單位】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有圖網誌版:https://goo.gl/1W2umU
Opera是V&A新藝廊揭幕後的第一個開幕展覽,筆者從2017年12月起,
開始在V&A擔任這個新空間與Opera展覽的觀眾研究實習生,
主要的工作就是訪談觀眾、並且在之後分析問卷內容。
所以在這篇中,會稍微介紹一下這個新藝廊還有這個展覽,
然後稍微也記一下自己的實習所得。
就開始吧!
在開始之前,先介紹一下V&A的建築更新:Exhibition Road Quarter。
也就是上圖這個位置。
這次的新建築更新主要是更新了他們以往比較沒有活化、
面向Exhibition Road(展覽路)的空間,在裡面建造了新的玻璃咖啡廳,
以及面對著Exhibition Road的新入口以及新的展示空間。
新的入口就位在National History Museum 的出入口正對面,
中間隔著一條Exhibition Road,
兩個博物館的出入口相對,可以為他們彼此帶來更大的參觀能量。
建築的方式很現代,但是又可以跟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物結合,非常漂亮。
而且直接從展覽路進來,就可以直接進入特展空間與賣店,讓觀眾能夠更快接觸到展覽。
此外,內部的無障礙設施與建築空間做得很漂亮,並且整個挑高,讓人感覺舒適。
不管是往上往下的方向,走道上都微微做出坡度,方便輪椅與嬰兒車。
比如順著坡道走到這邊的電梯往下就可以直接進入展場,
把以往我們所習慣的無障礙坡道跟一般人參觀融合在一起,不再有隔閡,
這個部分我覺得是有做到平權。
而新設計的展示空間是Sainsbury Gallery,也是這次Opera歌劇展的所在地,
大約有1,100平方米,是目前為止英國最大的特展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非常大,而且也有整個挑高,外加上進出容易,可見V&A在發展上,
除了常設展之外,也開始越來越注重觀眾對於特展的看法,並維持良好的品質。
這次的展覽是Opera: Passion, Power and Politics,是這個藝廊開展後的第一個展覽,
注目性自然不在話下。
20171027 Opera @V&A museum
展覽提供了之前的自動導覽耳機,一樣可以隨著觀眾所到自動播放。
此次的展覽總供選擇了7個城市的歌劇發展作為切片,來講述歌劇的發展。
時間軸橫跨了四百多年,主要是來看歌劇如何在政治社會文化的影響下,
逐漸適應當時人們的娛樂需求而發展。
歌劇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等因素交錯而成的結果。
因此配合耳機自動播放不同時期的歌劇,可以讓整體展示訊息傳達的更為具體豐富。
又超出了只播放同時代的Pink Floyd專輯時的層次。
所以其實展覽工具的運用,跟這個展覽本身的脈絡是否相符是有很重要的關係的。
【1. Venice, 1642】
代表曲: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Claudio Monteverdi
第一個時間與地點的切片,是1642年的威尼斯。
當時的威尼斯已經不似往日風華,因為運輸重心轉移到亞非,又有黑死病的衝擊。
但其文化卻在蓬勃發展,而且為了吸引與挽救他們的遊客數量,
威尼斯開始發展音樂跟戲劇,最後在大家的高要求之下,
誕生了新的大眾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歌劇:Opera。
這是當時的歌劇服裝,衣服可以拉起來露出底下穿著的高底鞋。
早期運用於歌劇的樂器。
第一部開放給大眾觀賞的Opera叫做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The Coronation of Poppea),表現出了當時威尼斯的市民生活,
導覽機也有在這區播放這首曲目。
他每區都是用物件、畫作以及一部代表性的歌劇作為背景,
挑高的牆面上就像靈感筆記一樣,用塗鴉的方式把故事串連起來。
而且在聽音樂的感應區也有解說牌,讓你了解你所聽的音樂。
音樂的脈絡跟故事是串在一起的。
最後是倫敦區跟威尼斯區是用像這樣的半透明布幕隔開的,
又有場景效果又有穿透性,是不錯的展示手法。
【2. London, 1711】
代表曲:Rinaldo, Georg Friedrich Händel
當時的英國在安妮女王的治理下過得很不錯,變成了世界金融的中心,
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成為了國際都市。
在1666年的倫敦大火之後,許多建築物開始重建,
大量的劇院與可以買歌劇票的咖啡館開始雨後春筍的出現。
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Henry Purcell,他開始用口說以及歌唱的英文來書寫歌劇。
不過這時候的有錢人還是很喜歡義大利歌劇,
所以入住倫敦、以義大利風格為基礎的韓德爾就開始大紅了。
這區的展示,主要是展示倫敦當時的生活以及安妮女王的一些文物。
這張就展示出了在1666年大火之後,倫敦重建的狀況。
他們採借了義大利建築師Andrea Palladio的風格,建造出古典風格的建築。
(圖片來源是Frederik de Wit所著的Townbook,
這本書收集了各種世界上有名的城市的圖錄)
扇子,上面有當時Haymarket Theatre(King’s Theatre前身)的觀眾席,
每一個座位都代表了你的權勢跟財富(要很罩才可以坐到那個位置!)
這就是當時Haymarket的劇台,非常壯觀,現場還有滑輪可以讓場景跟船隻移動。
【3. Vienna, 1786】
代表曲:Le Nozze di Figaro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維也納一直都是各種新思想的集散地,尤其在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的統治之下,
鼓勵思想的傳達與自由,神童莫札特即在此地而生,並受到了許多啟蒙。
當時的戲服,莫札特在他的Figaro中做出了一個突破,
就是給了僕人這個角色與貴族同等的地位,以往的僕人都是丑角角色,
直到這時才開始給了他們平等的角色。
此外,當時的劇作家大多受到贊助者的箝制,
但是莫札特由於他對於現代社會的敏銳觀察以及才氣,
而可以在贊助者之下取得創作的自由。
所以是不是告訴我們,人真的要有才,才能夠取得自由。
畢竟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獲得自由啊。
【4. Milan, 1842】
代表曲:Nabucco, Giuseppe Verdi
這時候已經到了19世紀中了,這時候的米蘭在奧地利人的統治之下,
而劇院就成了義大利人私下進行政治活動或追求從奧地利獨立的場所。
此時的劇作家威爾第是在義大利的城邦出生,但後來抵達米蘭開始他蓬勃的劇作家生活。
【5. Paris, 1861】
代表曲:Tannhäuser, Richard Wagner
巴黎文化之都就不用多說了,這邊要說的是拿破崙三世建造了巴黎歌劇院,
可以凸顯出當時人們對歌劇的重視,從1861年開始興建。
衣服跟漂浮帽子展示的手法很可愛。
【6. Dresden, 1905】
代表曲:Salome, Richard Strauss
這邊開始,歌劇的發展已經慢慢進入近代,開始展示一些當代的東西。
Dresden是德國的一個城市,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在19世紀初音樂、文化、藝術都在此蓬勃發展,也是這個展覽選擇的時代切片,
可惜在往後的二戰轟炸中已經面目全非,不過目前已經發展回軌道上。
這區有電視播放當時的一些劇作,我只能說,嗯嗯…真是非常的前衛….呀…
其實歌劇在參雜進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後,就會變成,嗯嗯…很前衛喔。
但形式上,還是歌劇。
所以一個藝術形式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的形貌。
【7. Leningrad, 1934】
代表曲:Lady Machbeth of Mtsensk District, Dmitri Shostakovich
其實這個就是聖彼得堡,但是在列寧死後被改為Leningrad,就是列寧格勒。
這時期的歌劇被作為傳遞蘇維埃政府的意識形態的工具,劇院也成為國家工具的一部分。
而此時的代表劇作家Shostakovich則致力於寫作可以給群眾觀看的作品,
因此跟史達林政權數次產生衝突。
這個應該就是展場中描述他被史達林政權箝制的意象。
【8. World Passion】
代表曲:Opera to the present day
最後這區就播放大約2000-2010附近的歌劇作品,投射在牆上,
大家可以坐著慢慢聽與欣賞。
我覺得這種展法算蠻新穎的,還不錯,是一個很沉浸式(immersive)的參觀體驗。
此外我們在2017.10.27來訪時,還運氣很好的看到了現場的歌劇表演。
所以這個展區給人的體驗還算蠻用心的。
整個展覽的尾聲,就是透過大家坐在空間裡聽歌劇,
以這個方式為整個展覽脈絡做了結尾。
這個展覽最後的結論是,歌劇是受到了很多年的發展與不同人事物的影響,
我們已經一路看完了這些歌劇的發展了,那新時代的歌劇又是如何呢?
就且讓我們慢慢期待吧~
【賣店照/Shop】
基本上我沒有要多做什麼介紹,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展覽手冊像櫃檯一樣堆在結帳檯後方,
我覺得好壯觀呀….(是印了多少本….)
【結論】
大致上,我覺得這個展覽算是擷取了一些城市的片段,以及有名的劇作家
跟作品,告訴你當時的故事。
但我覺得他的論述有點淺,不知道是資料不多還是如何。
有些地方城市故事很夠,有些地方城市故事不夠就放劇作家的東西。
就是感覺切起來,可能因為資料厚度的關係,不太完整。
但是到近代附近我覺得處理的沒有很完整。
然後物件非常凌亂,有時候是畫、有時候是佈景,
這可能是策展人之所以要用靈感筆記本的方式把物件串起來的原因,
然後再加上佈景輔助。
但我老實說我覺得真的有點亂,狀況不好。
接著是動線,動線有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他的動線是最後一個展區在中間,但其實你在米蘭那邊,
就可以跑到最後一個展區了。
就變成東西看起來有點跳。
這也是我在做觀眾訪談的時候,觀眾很常提到的點。
(雖然他都有在每個展區的主展版上畫小動線圖,但真的很無濟於事,
但這個做法值得學習)
再來是自動導覽的耳機,看起來不錯,但是在最後一個展區,也就是World and Passion時,
因為太多螢幕投射了,但你找不到哪一個才是耳機裡播放的音樂。(也有很多觀眾反應)
好處的部分,就是選擇時代、城市以及劇作家切片的方式很別出心裁,
你要如何選擇城市、如何選擇作家、如何選擇作品,以及那個時代呢?
這都考驗著策展人的涵養,而這個展的策展人,為了顧及大眾,
而選擇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
很適合當入門款來聽看看。
也可以看到策展人很清楚的脈絡論述。
展區的設計、靈感筆記本以及各種有誠意佈景我可以給非常多分,
算是有認真在處理。
總之就是,我覺得這個還算不錯,如果要了解歌劇脈絡的話,是做得很不錯的。
以展覽的規格、V&A的用心程度來講,算是他們主打的、也值得一看的展覽,
但我自己覺得再針對觀眾服務的部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大概給個80分吧。
【實習心得】
開場有講到,我在12月-2月的時候擔任這個展覽的實習生,幫忙做觀眾問卷。
其中觀察到這個展覽,在西方社會非常受歡迎,有老師買票帶整班同學來看的,
也有一個大叔從波士頓飛來兩天,就只為了這個展覽。V&A也為這個展覽舉辦了很多活動。
所以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展覽。
來看展覽的,週間是會員比較多(因為會員拿會員卡可以免費看展),
週末則是外國旅客與自費買票入款的觀眾多。
展區裡大家最喜歡的展區是莫札特,大家認同比較高的地方都在古典區,
後面的近現代區就…人氣不高。不過有些觀眾會吵著說你怎麼沒有放Puccini啊!
就是那個寫了杜蘭朵公主的人。
就還蠻好笑的,而且不只一個人提到。
其實這也代表,這個展覽的觀眾,非常多都是對歌劇或多或少有一點接觸的,
所以來看的時候腦袋裡都是有些概念的,他們本身就很喜歡這個題材了,
加之展區的東西都還算有代表性,所以最後訪談出來的結果評價都非常高,
算是成效不錯。
然後針對新展廳回饋的部分,因為很多觀眾都是回頭客,
高達九成以上都是以前有來過V&A的人,
所以他們可以很明確的比較出來以前的展廳跟這個有什麼不一樣。
最大的回饋就是覺得新展廳沒那麼擠了,大家蠻喜歡這個超大的新空間的。
但一樣,還是動線上比較難找,比如怎麼進展區,
或是出展區之後超多人很疑惑不知道怎麼離開,所以有很多人建議可以多放一點指示牌。
以上大概就是做問卷期間,所收到的一些回饋。
我自己本人實習的心得是,觀眾研究真的是超累人的一件事情(我們做的是ERQ)。
但是透過瞭解觀眾的情緒,才能夠不斷改進自己博物館的品質,
才可以展示出大家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英國博物館在這點是做得非常好的,他們非常重視觀眾的意見。
即使是到V&A這麼大的博物館了,
他們還是會針對每一個展覽做觀眾研究,作為下一次的回饋。
所以觀眾研究在博物館經營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概這篇就談到這邊,從新建築到展覽最後到實習心得碎碎念,
但也為了這個我看了三次、又實習三個月的人生劃下一個美好的結尾了。
--
【展覽名稱】Opera: Passion, Power and Politics
【展訊連結】https://www.vam.ac.uk/exhibitions/opera
【展覽地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開放時間】每天10:00 – 17.45,週五是10.00 – 22.00
【參展人/主辦單位】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有圖網誌版:https://goo.gl/1W2umU
Opera是V&A新藝廊揭幕後的第一個開幕展覽,筆者從2017年12月起,
開始在V&A擔任這個新空間與Opera展覽的觀眾研究實習生,
主要的工作就是訪談觀眾、並且在之後分析問卷內容。
所以在這篇中,會稍微介紹一下這個新藝廊還有這個展覽,
然後稍微也記一下自己的實習所得。
就開始吧!
在開始之前,先介紹一下V&A的建築更新:Exhibition Road Quarter。
也就是上圖這個位置。
這次的新建築更新主要是更新了他們以往比較沒有活化、
面向Exhibition Road(展覽路)的空間,在裡面建造了新的玻璃咖啡廳,
以及面對著Exhibition Road的新入口以及新的展示空間。
新的入口就位在National History Museum 的出入口正對面,
中間隔著一條Exhibition Road,
兩個博物館的出入口相對,可以為他們彼此帶來更大的參觀能量。
建築的方式很現代,但是又可以跟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物結合,非常漂亮。
而且直接從展覽路進來,就可以直接進入特展空間與賣店,讓觀眾能夠更快接觸到展覽。
此外,內部的無障礙設施與建築空間做得很漂亮,並且整個挑高,讓人感覺舒適。
不管是往上往下的方向,走道上都微微做出坡度,方便輪椅與嬰兒車。
比如順著坡道走到這邊的電梯往下就可以直接進入展場,
把以往我們所習慣的無障礙坡道跟一般人參觀融合在一起,不再有隔閡,
這個部分我覺得是有做到平權。
而新設計的展示空間是Sainsbury Gallery,也是這次Opera歌劇展的所在地,
大約有1,100平方米,是目前為止英國最大的特展展示空間。
展示空間非常大,而且也有整個挑高,外加上進出容易,可見V&A在發展上,
除了常設展之外,也開始越來越注重觀眾對於特展的看法,並維持良好的品質。
這次的展覽是Opera: Passion, Power and Politics,是這個藝廊開展後的第一個展覽,
注目性自然不在話下。
20171027 Opera @V&A museum
展覽提供了之前的自動導覽耳機,一樣可以隨著觀眾所到自動播放。
此次的展覽總供選擇了7個城市的歌劇發展作為切片,來講述歌劇的發展。
時間軸橫跨了四百多年,主要是來看歌劇如何在政治社會文化的影響下,
逐漸適應當時人們的娛樂需求而發展。
歌劇的發展是社會、文化等因素交錯而成的結果。
因此配合耳機自動播放不同時期的歌劇,可以讓整體展示訊息傳達的更為具體豐富。
又超出了只播放同時代的Pink Floyd專輯時的層次。
所以其實展覽工具的運用,跟這個展覽本身的脈絡是否相符是有很重要的關係的。
【1. Venice, 1642】
代表曲: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Claudio Monteverdi
第一個時間與地點的切片,是1642年的威尼斯。
當時的威尼斯已經不似往日風華,因為運輸重心轉移到亞非,又有黑死病的衝擊。
但其文化卻在蓬勃發展,而且為了吸引與挽救他們的遊客數量,
威尼斯開始發展音樂跟戲劇,最後在大家的高要求之下,
誕生了新的大眾藝術形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歌劇:Opera。
這是當時的歌劇服裝,衣服可以拉起來露出底下穿著的高底鞋。
早期運用於歌劇的樂器。
第一部開放給大眾觀賞的Opera叫做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The Coronation of Poppea),表現出了當時威尼斯的市民生活,
導覽機也有在這區播放這首曲目。
他每區都是用物件、畫作以及一部代表性的歌劇作為背景,
挑高的牆面上就像靈感筆記一樣,用塗鴉的方式把故事串連起來。
而且在聽音樂的感應區也有解說牌,讓你了解你所聽的音樂。
音樂的脈絡跟故事是串在一起的。
最後是倫敦區跟威尼斯區是用像這樣的半透明布幕隔開的,
又有場景效果又有穿透性,是不錯的展示手法。
【2. London, 1711】
代表曲:Rinaldo, Georg Friedrich Händel
當時的英國在安妮女王的治理下過得很不錯,變成了世界金融的中心,
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國遊客,成為了國際都市。
在1666年的倫敦大火之後,許多建築物開始重建,
大量的劇院與可以買歌劇票的咖啡館開始雨後春筍的出現。
此時期的代表作家是Henry Purcell,他開始用口說以及歌唱的英文來書寫歌劇。
不過這時候的有錢人還是很喜歡義大利歌劇,
所以入住倫敦、以義大利風格為基礎的韓德爾就開始大紅了。
這區的展示,主要是展示倫敦當時的生活以及安妮女王的一些文物。
這張就展示出了在1666年大火之後,倫敦重建的狀況。
他們採借了義大利建築師Andrea Palladio的風格,建造出古典風格的建築。
(圖片來源是Frederik de Wit所著的Townbook,
這本書收集了各種世界上有名的城市的圖錄)
扇子,上面有當時Haymarket Theatre(King’s Theatre前身)的觀眾席,
每一個座位都代表了你的權勢跟財富(要很罩才可以坐到那個位置!)
這就是當時Haymarket的劇台,非常壯觀,現場還有滑輪可以讓場景跟船隻移動。
【3. Vienna, 1786】
代表曲:Le Nozze di Figaro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維也納一直都是各種新思想的集散地,尤其在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的統治之下,
鼓勵思想的傳達與自由,神童莫札特即在此地而生,並受到了許多啟蒙。
當時的戲服,莫札特在他的Figaro中做出了一個突破,
就是給了僕人這個角色與貴族同等的地位,以往的僕人都是丑角角色,
直到這時才開始給了他們平等的角色。
此外,當時的劇作家大多受到贊助者的箝制,
但是莫札特由於他對於現代社會的敏銳觀察以及才氣,
而可以在贊助者之下取得創作的自由。
所以是不是告訴我們,人真的要有才,才能夠取得自由。
畢竟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獲得自由啊。
【4. Milan, 1842】
代表曲:Nabucco, Giuseppe Verdi
這時候已經到了19世紀中了,這時候的米蘭在奧地利人的統治之下,
而劇院就成了義大利人私下進行政治活動或追求從奧地利獨立的場所。
此時的劇作家威爾第是在義大利的城邦出生,但後來抵達米蘭開始他蓬勃的劇作家生活。
【5. Paris, 1861】
代表曲:Tannhäuser, Richard Wagner
巴黎文化之都就不用多說了,這邊要說的是拿破崙三世建造了巴黎歌劇院,
可以凸顯出當時人們對歌劇的重視,從1861年開始興建。
衣服跟漂浮帽子展示的手法很可愛。
【6. Dresden, 1905】
代表曲:Salome, Richard Strauss
這邊開始,歌劇的發展已經慢慢進入近代,開始展示一些當代的東西。
Dresden是德國的一個城市,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在19世紀初音樂、文化、藝術都在此蓬勃發展,也是這個展覽選擇的時代切片,
可惜在往後的二戰轟炸中已經面目全非,不過目前已經發展回軌道上。
這區有電視播放當時的一些劇作,我只能說,嗯嗯…真是非常的前衛….呀…
其實歌劇在參雜進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後,就會變成,嗯嗯…很前衛喔。
但形式上,還是歌劇。
所以一個藝術形式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的形貌。
【7. Leningrad, 1934】
代表曲:Lady Machbeth of Mtsensk District, Dmitri Shostakovich
其實這個就是聖彼得堡,但是在列寧死後被改為Leningrad,就是列寧格勒。
這時期的歌劇被作為傳遞蘇維埃政府的意識形態的工具,劇院也成為國家工具的一部分。
而此時的代表劇作家Shostakovich則致力於寫作可以給群眾觀看的作品,
因此跟史達林政權數次產生衝突。
這個應該就是展場中描述他被史達林政權箝制的意象。
【8. World Passion】
代表曲:Opera to the present day
最後這區就播放大約2000-2010附近的歌劇作品,投射在牆上,
大家可以坐著慢慢聽與欣賞。
我覺得這種展法算蠻新穎的,還不錯,是一個很沉浸式(immersive)的參觀體驗。
此外我們在2017.10.27來訪時,還運氣很好的看到了現場的歌劇表演。
所以這個展區給人的體驗還算蠻用心的。
整個展覽的尾聲,就是透過大家坐在空間裡聽歌劇,
以這個方式為整個展覽脈絡做了結尾。
這個展覽最後的結論是,歌劇是受到了很多年的發展與不同人事物的影響,
我們已經一路看完了這些歌劇的發展了,那新時代的歌劇又是如何呢?
就且讓我們慢慢期待吧~
【賣店照/Shop】
基本上我沒有要多做什麼介紹,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展覽手冊像櫃檯一樣堆在結帳檯後方,
我覺得好壯觀呀….(是印了多少本….)
【結論】
大致上,我覺得這個展覽算是擷取了一些城市的片段,以及有名的劇作家
跟作品,告訴你當時的故事。
但我覺得他的論述有點淺,不知道是資料不多還是如何。
有些地方城市故事很夠,有些地方城市故事不夠就放劇作家的東西。
就是感覺切起來,可能因為資料厚度的關係,不太完整。
但是到近代附近我覺得處理的沒有很完整。
然後物件非常凌亂,有時候是畫、有時候是佈景,
這可能是策展人之所以要用靈感筆記本的方式把物件串起來的原因,
然後再加上佈景輔助。
但我老實說我覺得真的有點亂,狀況不好。
接著是動線,動線有很嚴重的問題。
因為他的動線是最後一個展區在中間,但其實你在米蘭那邊,
就可以跑到最後一個展區了。
就變成東西看起來有點跳。
這也是我在做觀眾訪談的時候,觀眾很常提到的點。
(雖然他都有在每個展區的主展版上畫小動線圖,但真的很無濟於事,
但這個做法值得學習)
再來是自動導覽的耳機,看起來不錯,但是在最後一個展區,也就是World and Passion時,
因為太多螢幕投射了,但你找不到哪一個才是耳機裡播放的音樂。(也有很多觀眾反應)
好處的部分,就是選擇時代、城市以及劇作家切片的方式很別出心裁,
你要如何選擇城市、如何選擇作家、如何選擇作品,以及那個時代呢?
這都考驗著策展人的涵養,而這個展的策展人,為了顧及大眾,
而選擇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
很適合當入門款來聽看看。
也可以看到策展人很清楚的脈絡論述。
展區的設計、靈感筆記本以及各種有誠意佈景我可以給非常多分,
算是有認真在處理。
總之就是,我覺得這個還算不錯,如果要了解歌劇脈絡的話,是做得很不錯的。
以展覽的規格、V&A的用心程度來講,算是他們主打的、也值得一看的展覽,
但我自己覺得再針對觀眾服務的部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大概給個80分吧。
【實習心得】
開場有講到,我在12月-2月的時候擔任這個展覽的實習生,幫忙做觀眾問卷。
其中觀察到這個展覽,在西方社會非常受歡迎,有老師買票帶整班同學來看的,
也有一個大叔從波士頓飛來兩天,就只為了這個展覽。V&A也為這個展覽舉辦了很多活動。
所以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展覽。
來看展覽的,週間是會員比較多(因為會員拿會員卡可以免費看展),
週末則是外國旅客與自費買票入款的觀眾多。
展區裡大家最喜歡的展區是莫札特,大家認同比較高的地方都在古典區,
後面的近現代區就…人氣不高。不過有些觀眾會吵著說你怎麼沒有放Puccini啊!
就是那個寫了杜蘭朵公主的人。
就還蠻好笑的,而且不只一個人提到。
其實這也代表,這個展覽的觀眾,非常多都是對歌劇或多或少有一點接觸的,
所以來看的時候腦袋裡都是有些概念的,他們本身就很喜歡這個題材了,
加之展區的東西都還算有代表性,所以最後訪談出來的結果評價都非常高,
算是成效不錯。
然後針對新展廳回饋的部分,因為很多觀眾都是回頭客,
高達九成以上都是以前有來過V&A的人,
所以他們可以很明確的比較出來以前的展廳跟這個有什麼不一樣。
最大的回饋就是覺得新展廳沒那麼擠了,大家蠻喜歡這個超大的新空間的。
但一樣,還是動線上比較難找,比如怎麼進展區,
或是出展區之後超多人很疑惑不知道怎麼離開,所以有很多人建議可以多放一點指示牌。
以上大概就是做問卷期間,所收到的一些回饋。
我自己本人實習的心得是,觀眾研究真的是超累人的一件事情(我們做的是ERQ)。
但是透過瞭解觀眾的情緒,才能夠不斷改進自己博物館的品質,
才可以展示出大家想要的東西。
我覺得英國博物館在這點是做得非常好的,他們非常重視觀眾的意見。
即使是到V&A這麼大的博物館了,
他們還是會針對每一個展覽做觀眾研究,作為下一次的回饋。
所以觀眾研究在博物館經營內,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概這篇就談到這邊,從新建築到展覽最後到實習心得碎碎念,
但也為了這個我看了三次、又實習三個月的人生劃下一個美好的結尾了。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Barb Cronin
at 2018-02-12T10:47
at 2018-02-12T10:47
By Mason
at 2018-02-16T12:54
at 2018-02-16T12:54
By Selena
at 2018-02-20T15:01
at 2018-02-20T15:01
By Lydia
at 2018-02-24T17:09
at 2018-02-24T17:09
By Charlotte
at 2018-02-28T19:16
at 2018-02-28T19:16
Related Posts
我是小小太空人─不可思議的星球互動特展
By Frederica
at 2018-02-06T02:07
at 2018-02-06T02:07
大英博物館藏●埃及木乃伊-探索古代生活
By Thomas
at 2018-02-04T17:26
at 2018-02-04T17:26
華盛頓DC-帶你進入神秘的間諜博物館&FBI
By Dinah
at 2018-02-04T10:48
at 2018-02-04T10:48
華盛頓DC-高人氣的航太&自然歷史博物館
By Olive
at 2018-02-04T10:48
at 2018-02-04T10:48
華盛頓DC-史密森尼學會,多元文化的寶庫
By Valerie
at 2018-02-04T10:45
at 2018-02-04T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