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釣蝦揚竿 的時機 - 釣蝦
By Hedwig
at 2008-04-08T01:35
at 2008-04-08T01:3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bboy200255 (酷G)》之銘言:
: 小弟是新手 常放槍><
: 請問釣公蝦與母蝦 搏蝦的方式不同嗎?
: 當浮標(山里7號)滅頂後 請問各位如何判斷蝦子已經就餌(正吃)?
: 通常吃太久會吞勾 公蝦連7號勾也吞= =!
: 揚竿的方向?力道?
: 請各位分享 謝謝^^
基本上,搏蝦與浮標訊號是不同的事情(但是有關聯)
搏蝦是為了讓蝦子加快就餌的動作
當然也就會讓浮標的訊號更加明顯容易辨別
當蝦子來就餌時,也就是浮標開始有訊號時(先撇開水深有沒有量準)
(當然水深量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會有以下兩種狀況(大略分為這兩樣,還可以在細分):
1.蝦子不動就餌,也就是蝦子靠到餌旁邊,直接停下來吃,
此時會看到浮標垂直上下震動,上下震動是因為蝦子用敖在夾取餌來取食造成
當餌靠在口器開始食用時,會造成所謂的穩訊,也就是浮標沉下並固定不動也不位移
穩訊出現便可以揚竿,也就是釣正吃非巴蝦
2.蝦子夾著餌移動,泰國蝦攻擊性強,搶奪食物也兇,一般就餌時除非身邊沒蝦
否則都會先帶到安全處才吃,也就造成有時候會發現浮標直接一個往下沉也滅頂
但是是一直在移動的,此時別急著開槍,否則只會便宜了蝦子送餌給牠吃
這時靠著搏蝦,加快蝦子就餌的速度,一樣等浮標原地不動穩訊出現便可揚竿
量水深,看浮標訊號,都是釣蝦基本功之一
去釣蝦時,當浮標有訊號,多看個幾次就會了解穩訊
會吞勾表示等太久了,可以再提早一點點揚竿
釣貼釣拖釣浮會增減浮標敏銳度(當然還有配重)
釣太拖有時候會造成蝦子吃餌而不知道
多多熟悉穩訊,釣正吃練基本功,放槍率應該就會大大減少
希望小弟打這些對你有幫助
--
: 小弟是新手 常放槍><
: 請問釣公蝦與母蝦 搏蝦的方式不同嗎?
: 當浮標(山里7號)滅頂後 請問各位如何判斷蝦子已經就餌(正吃)?
: 通常吃太久會吞勾 公蝦連7號勾也吞= =!
: 揚竿的方向?力道?
: 請各位分享 謝謝^^
基本上,搏蝦與浮標訊號是不同的事情(但是有關聯)
搏蝦是為了讓蝦子加快就餌的動作
當然也就會讓浮標的訊號更加明顯容易辨別
當蝦子來就餌時,也就是浮標開始有訊號時(先撇開水深有沒有量準)
(當然水深量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會有以下兩種狀況(大略分為這兩樣,還可以在細分):
1.蝦子不動就餌,也就是蝦子靠到餌旁邊,直接停下來吃,
此時會看到浮標垂直上下震動,上下震動是因為蝦子用敖在夾取餌來取食造成
當餌靠在口器開始食用時,會造成所謂的穩訊,也就是浮標沉下並固定不動也不位移
穩訊出現便可以揚竿,也就是釣正吃非巴蝦
2.蝦子夾著餌移動,泰國蝦攻擊性強,搶奪食物也兇,一般就餌時除非身邊沒蝦
否則都會先帶到安全處才吃,也就造成有時候會發現浮標直接一個往下沉也滅頂
但是是一直在移動的,此時別急著開槍,否則只會便宜了蝦子送餌給牠吃
這時靠著搏蝦,加快蝦子就餌的速度,一樣等浮標原地不動穩訊出現便可揚竿
量水深,看浮標訊號,都是釣蝦基本功之一
去釣蝦時,當浮標有訊號,多看個幾次就會了解穩訊
會吞勾表示等太久了,可以再提早一點點揚竿
釣貼釣拖釣浮會增減浮標敏銳度(當然還有配重)
釣太拖有時候會造成蝦子吃餌而不知道
多多熟悉穩訊,釣正吃練基本功,放槍率應該就會大大減少
希望小弟打這些對你有幫助
--
Tags:
釣蝦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08-04-08T09:18
at 2008-04-08T09:18
By Necoo
at 2008-04-12T03:53
at 2008-04-12T03:53
By Joseph
at 2008-04-16T11:03
at 2008-04-16T11:03
By Blanche
at 2008-04-20T02:56
at 2008-04-20T02:56
By Donna
at 2008-04-23T05:01
at 2008-04-23T05:01
By Ethan
at 2008-04-27T05:35
at 2008-04-27T05:35
Related Posts
請問 釣蝦揚竿 的時機
By Ula
at 2008-04-07T18:11
at 2008-04-07T18:11
4/6淡水釣魚
By Irma
at 2008-04-07T00:52
at 2008-04-07T00:52
請問蝦籠價格.....
By Quintina
at 2008-04-07T00:23
at 2008-04-07T00:23
4/5 新竹釣紅蟳
By Dinah
at 2008-04-06T23:44
at 2008-04-06T23:44
明晚樹林環河88釣蝦
By Ophelia
at 2008-04-06T23:25
at 2008-04-06T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