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介面心得.. - 博物館
By Edwina
at 2008-10-06T22:23
at 2008-10-06T22:23
Table of Contents
可以說是伴我走過大學生活的當代館待了三年多,第一次對一個展寫一個心得,其實在之
前的展覽或多或少看了都有點想法,只是天性懶惰的我不太作非必要的事,這次總算讓我
碰上非寫不可的時候,其實還有點開心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公開出來,或許和人交流,
或許紀念一下,或許…..會有其它的變化。
免不了平時帶導覽的習慣從展本身講起吧。超界面,嗯,這個展名,很萬用,有別於
傳統藝術的是,當代藝術通常在探討一些社會現象、人們、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種族、
戰爭、社會議題等。兩個物件的一個互動關係,其中必然會有一層薄膜,將兩個物件從無
到有串連在一起,而這層薄膜幾乎可以就說是這兩個物件互動的一個介面,而超字有超過
凌駕其上翻新的感覺,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全新的界面超乎傳統的認知,然而在這次展覽中
我們看到最多的介面是電腦與網路,西元2008年的現在,有誰會說電腦和網際網路還是個
全新的媒介?
而在展覽內容中,也很有別於當代館以往展覽有同一主軸的方式,本次展覽大部分作
品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採用電腦創作,而所討論的議題便是百家爭鳴各說各話,這樣的情形
,雖是可以讓我們以更多的層面去看世界,但,是不是讓一個展變成了科技博覽會?作品
之間的關連薄弱了,帶給觀眾的感覺也就是一件一件的小部份,而不會我去看了一個展的
整體感覺。大概在台灣要辦一個像樣的展,可能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不然,策展人為何
會在一個培訓課上抱怨連連,也可算是前所未見。
如前文所說,超界面雖然不以同一議題為邀請作品的訴求,但同處在這個地球上來自
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卻不約而同地對某些議題提出了疑問。
對我們而言,網際網路已經變成生活的必需品,這在十年前的撥接時代是無法想像的
事情,然而,在這次的展覽中,有很多藝術家對這樣的生活現象以自己的方式作了詮釋。
莊杰霖/記憶中,以盛為流行的網路相簿的行為進行創作,將網路比擬為廣大的宇宙
,就像真實的宇宙一樣,它還在擴張中,而網路相簿也還在擴張中,速度越來越快,空間
越來越大,會擴張到何時?我們不會知道。
對網路空間進行探討的還有日本藝術家平川紀道,他以身為一個島國人民的身份,思
考島國如何與外界進行溝通互動,以此帶出當我們面對網路搜尋引擎時,其實就像我們站
在海灘上遙望未知的彼端,我們對另一頭有些什麼東西並不知道,但我們渴望與那些未知
的事進一步的了解及互動。
提到互動,美國藝術家Jed Berker,對現在的網路社交活動提出不同的看法,當將藉
由網路互動的物件們,設置在同一空間中,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些個體間的互動當被人
所介入時,它們與人的互動關係又將如何?
科技的時代,除了與電子媒體的互動,我們又如何和另外的人們或是空間產生關連?
我們都活著,但是我們存在的證據為何?
義大利籍藝術家sonia以身為建築師和數位藝術家的身份去試圖找出人和人之間距離
所產生的一些反應,隨著我們和另一個人的距離遠近,碰觸與否,都將對結果產生影響,
也只有在這個場域之中,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為,有
型無型的距離都將影響對彼此的觀感,甚而對彼此關係產生影響。
台灣藝術家謝若琳,將同一場域中的不同時間切片再拼貼,試圖藉由打散重組的方式
找回時間在這個場域中的存在,而光代表著時間的流逝,作者在這裡試圖用強烈的閃光,
提醒自己時間的流動和自己是確實感受到這樣的一個現象。
同樣是台灣藝術家的黃博志,有別於時下年輕藝術家多採用數位電腦的創作方式,他
採用了類比式的掃描機影印機等進行創作,他認為在進行這樣的動作的同時,他的身體跟
機器之間有一層薄膜或是極小的間隔,而他試圖去尋找這樣間隔的一個存在性。
以上,列舉一部份作品,主要是在看完整個展之後,可以對作者的觀點表示認同又或
是在探討同樣的議題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分別對他們的想法以各自的方法
進行詮釋。看到後面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對前面的作品忽然產生一種共鳴,乃因整個展覽
的作品都是經過專業策展人所依照展覽主題所挑選過,我們便可對同樣主題,得到各種不
同的想法或意見,也是我樂見,最後,希望當代館可以繼續像保持前幾年的高峰……。
圖文版http://tinyurl.com/4crt6b
--
前的展覽或多或少看了都有點想法,只是天性懶惰的我不太作非必要的事,這次總算讓我
碰上非寫不可的時候,其實還有點開心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公開出來,或許和人交流,
或許紀念一下,或許…..會有其它的變化。
免不了平時帶導覽的習慣從展本身講起吧。超界面,嗯,這個展名,很萬用,有別於
傳統藝術的是,當代藝術通常在探討一些社會現象、人們、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種族、
戰爭、社會議題等。兩個物件的一個互動關係,其中必然會有一層薄膜,將兩個物件從無
到有串連在一起,而這層薄膜幾乎可以就說是這兩個物件互動的一個介面,而超字有超過
凌駕其上翻新的感覺,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全新的界面超乎傳統的認知,然而在這次展覽中
我們看到最多的介面是電腦與網路,西元2008年的現在,有誰會說電腦和網際網路還是個
全新的媒介?
而在展覽內容中,也很有別於當代館以往展覽有同一主軸的方式,本次展覽大部分作
品唯一的共通點就是採用電腦創作,而所討論的議題便是百家爭鳴各說各話,這樣的情形
,雖是可以讓我們以更多的層面去看世界,但,是不是讓一個展變成了科技博覽會?作品
之間的關連薄弱了,帶給觀眾的感覺也就是一件一件的小部份,而不會我去看了一個展的
整體感覺。大概在台灣要辦一個像樣的展,可能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不然,策展人為何
會在一個培訓課上抱怨連連,也可算是前所未見。
如前文所說,超界面雖然不以同一議題為邀請作品的訴求,但同處在這個地球上來自
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卻不約而同地對某些議題提出了疑問。
對我們而言,網際網路已經變成生活的必需品,這在十年前的撥接時代是無法想像的
事情,然而,在這次的展覽中,有很多藝術家對這樣的生活現象以自己的方式作了詮釋。
莊杰霖/記憶中,以盛為流行的網路相簿的行為進行創作,將網路比擬為廣大的宇宙
,就像真實的宇宙一樣,它還在擴張中,而網路相簿也還在擴張中,速度越來越快,空間
越來越大,會擴張到何時?我們不會知道。
對網路空間進行探討的還有日本藝術家平川紀道,他以身為一個島國人民的身份,思
考島國如何與外界進行溝通互動,以此帶出當我們面對網路搜尋引擎時,其實就像我們站
在海灘上遙望未知的彼端,我們對另一頭有些什麼東西並不知道,但我們渴望與那些未知
的事進一步的了解及互動。
提到互動,美國藝術家Jed Berker,對現在的網路社交活動提出不同的看法,當將藉
由網路互動的物件們,設置在同一空間中,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些個體間的互動當被人
所介入時,它們與人的互動關係又將如何?
科技的時代,除了與電子媒體的互動,我們又如何和另外的人們或是空間產生關連?
我們都活著,但是我們存在的證據為何?
義大利籍藝術家sonia以身為建築師和數位藝術家的身份去試圖找出人和人之間距離
所產生的一些反應,隨著我們和另一個人的距離遠近,碰觸與否,都將對結果產生影響,
也只有在這個場域之中,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為,有
型無型的距離都將影響對彼此的觀感,甚而對彼此關係產生影響。
台灣藝術家謝若琳,將同一場域中的不同時間切片再拼貼,試圖藉由打散重組的方式
找回時間在這個場域中的存在,而光代表著時間的流逝,作者在這裡試圖用強烈的閃光,
提醒自己時間的流動和自己是確實感受到這樣的一個現象。
同樣是台灣藝術家的黃博志,有別於時下年輕藝術家多採用數位電腦的創作方式,他
採用了類比式的掃描機影印機等進行創作,他認為在進行這樣的動作的同時,他的身體跟
機器之間有一層薄膜或是極小的間隔,而他試圖去尋找這樣間隔的一個存在性。
以上,列舉一部份作品,主要是在看完整個展之後,可以對作者的觀點表示認同又或
是在探討同樣的議題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分別對他們的想法以各自的方法
進行詮釋。看到後面的作品時,有時候會對前面的作品忽然產生一種共鳴,乃因整個展覽
的作品都是經過專業策展人所依照展覽主題所挑選過,我們便可對同樣主題,得到各種不
同的想法或意見,也是我樂見,最後,希望當代館可以繼續像保持前幾年的高峰……。
圖文版http://tinyurl.com/4crt6b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08-10-10T06:02
at 2008-10-10T06:02
By Christine
at 2008-10-13T23:11
at 2008-10-13T23:11
By Quintina
at 2008-10-14T11:56
at 2008-10-14T11:56
By Isla
at 2008-10-18T05:47
at 2008-10-18T05:47
By Joe
at 2008-10-19T09:25
at 2008-10-19T09:25
By Oscar
at 2008-10-22T09:04
at 2008-10-22T09:04
By Odelette
at 2008-10-25T20:24
at 2008-10-25T20:24
By Michael
at 2008-10-26T00:35
at 2008-10-26T00:35
By Candice
at 2008-10-27T20:25
at 2008-10-27T20:25
By Hardy
at 2008-10-30T17:05
at 2008-10-30T17:05
By Delia
at 2008-11-03T03:14
at 2008-11-03T03:14
By Christine
at 2008-11-08T00:06
at 2008-11-08T00:06
By Sarah
at 2008-11-08T10:52
at 2008-11-08T10:52
By Queena
at 2008-11-10T17:56
at 2008-11-10T17:56
By Olive
at 2008-11-14T14:39
at 2008-11-14T14:39
By Christine
at 2008-11-17T11:44
at 2008-11-17T11:44
Related Posts
張榮發開海博館 秀30年珍藏
By Victoria
at 2008-10-03T16:12
at 2008-10-03T16:12
吳天章的畫?
By Caitlin
at 2008-10-03T15:42
at 2008-10-03T15:42
鐵達尼遺書 擺在長榮海事館
By Rachel
at 2008-10-03T12:35
at 2008-10-03T12:35
也趣藝廊-新德國當代藝術特展
By Ina
at 2008-10-01T18:21
at 2008-10-01T18:21
台灣博物館,消暑聖地
By Delia
at 2008-09-29T15:18
at 2008-09-29T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