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 by 黃建宏 - 台北
By Hedwig
at 2009-02-27T23:24
at 2009-02-27T23:24
Table of Contents
「宏觀調控」: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
黃建宏2009/0226
陶亞倫〈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一文無疑地是當代藝術人對於近兩年來一連串
文化政策的首次發聲,論者在文中說明著現今全球推動文化產業之際,提供了台灣政府以
行政官僚取代藝術官僚的絕佳藉口,生成出強力介入文化生產、扭曲藝術表達的弔詭時刻
。如果今天藝術家或文化人已經陷於「表達」受制的困境,那麼「發聲」就是一種抵抗的
紀錄,這紀錄所要挑戰的正是失去歷史感的短視文化政策。這個弔詭的狀態並非發生在於
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之間的對立,相反地,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必要更有效而深
入的連結,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其政策效力。所以,這其中造成最大的矛盾與衝突,主要還
在於封閉性的行政決策凌駕於藝術專業的策畫與協商。
前此不久,台北雙年展與台北好藝術的串聯,演出一場館內與館外、政治藝術與政策
暴力之間的矛盾戲碼,其中受邀的作品似乎進行著某種曖昧的抵抗,但這抵抗景象的意涵
只能相當有限地連結上台灣創作者的想像,更來不及連結上「圍陳」運動中的思考;就在
台北雙年展尚未結束之際,因為大台北市長 郝先生要親臨中山公園執行動土剪綵,而迫
令雙年展受邀的奧地利藝術家拆撤其位於公園內的作品,這正是一個足以表達當政者文化
想像的象徵性時刻,一個民選市長在一種毫無文化認知的狀態下,讓政府推動的文化活動
與藝術展演之間形成了一種無法協商的階級關係;也因此混淆著文化活動與藝術展演的不
同價值,殊不知文化展現的豐富性與有效性,往往來自於藝術實驗的經驗累積,以及藝術
表達空間的開放度與靈活度;以上種種都是源自於特殊時刻下決策權力的升高,使得行政
官僚順勢趨向「封閉」,排除掉這十幾年努力所建立的專家與民間的監督關係,讓人似乎
得以預見今天執政者所推動的文化活動,終將因為文化想像的貧乏(缺乏完整的文化建設
與文化成長的構思),而可能會讓台灣的文化生命力與藝術能量消弭在巨大浮誇的佈景之
中。
台灣當代藝術誠如陶亞倫所言,在這十幾年下來有著極大的發展,也具有相當的開放
度與多樣性,但這些投注在創作經驗與藝術管理的努力,可以說是承受著極大的社會壓力
下、進行長期的堅持與抵抗,才得以同社會建立今天國民細緻的文化感受力。而近來這些
政策的推行在熱鬧沸揚的排場底下,並沒有建立出更為直接而暢通的產業管道,也不在教
育與文化紀錄中制訂厚實文化基礎的長程計畫,更不用說能在媒體與社會場域中完成相互
支持又各有特色的周延網絡,放眼看去,儘管有著許多文化人的努力,但都在政策的短線
操作中成為一堆節慶式的活動。
行政官僚在今天的民主社會中是必要的機構,而且必須有著正常的機制將「專業」的
知識與能力不斷地充實與改變行政官僚的機能,但我們卻相反地看到,行政官僚在「唯權
論」的政治操作中,逐漸被保留為絕對的權力行使機構,對於專業人員的吸收也演變為讓
專業範疇與政治生態的價值趨向同一,意即專業範疇的「官僚化」;這種趨勢不只在學術
圈,在藝術界也是如此,它造成的就是生產力與創作力的遲滯不前,以及一大堆的會議資
料和制式呆版的文字生產(業績的擬像)。
確實,我們面對的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沉默與遲疑所豢養的大問題,一個牽涉極廣、關
連細密、結構複雜的大問題,但今天所造就的「危機時刻」留給我們的時間是極為短瞬的
,或許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會有效,才能因應所有問題,但我們必要創造這個起點,也
就是發聲-紀錄,這些話語至少能夠為著即將出現的討論鋪路。
--
黃建宏2009/0226
陶亞倫〈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一文無疑地是當代藝術人對於近兩年來一連串
文化政策的首次發聲,論者在文中說明著現今全球推動文化產業之際,提供了台灣政府以
行政官僚取代藝術官僚的絕佳藉口,生成出強力介入文化生產、扭曲藝術表達的弔詭時刻
。如果今天藝術家或文化人已經陷於「表達」受制的困境,那麼「發聲」就是一種抵抗的
紀錄,這紀錄所要挑戰的正是失去歷史感的短視文化政策。這個弔詭的狀態並非發生在於
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之間的對立,相反地,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必要更有效而深
入的連結,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其政策效力。所以,這其中造成最大的矛盾與衝突,主要還
在於封閉性的行政決策凌駕於藝術專業的策畫與協商。
前此不久,台北雙年展與台北好藝術的串聯,演出一場館內與館外、政治藝術與政策
暴力之間的矛盾戲碼,其中受邀的作品似乎進行著某種曖昧的抵抗,但這抵抗景象的意涵
只能相當有限地連結上台灣創作者的想像,更來不及連結上「圍陳」運動中的思考;就在
台北雙年展尚未結束之際,因為大台北市長 郝先生要親臨中山公園執行動土剪綵,而迫
令雙年展受邀的奧地利藝術家拆撤其位於公園內的作品,這正是一個足以表達當政者文化
想像的象徵性時刻,一個民選市長在一種毫無文化認知的狀態下,讓政府推動的文化活動
與藝術展演之間形成了一種無法協商的階級關係;也因此混淆著文化活動與藝術展演的不
同價值,殊不知文化展現的豐富性與有效性,往往來自於藝術實驗的經驗累積,以及藝術
表達空間的開放度與靈活度;以上種種都是源自於特殊時刻下決策權力的升高,使得行政
官僚順勢趨向「封閉」,排除掉這十幾年努力所建立的專家與民間的監督關係,讓人似乎
得以預見今天執政者所推動的文化活動,終將因為文化想像的貧乏(缺乏完整的文化建設
與文化成長的構思),而可能會讓台灣的文化生命力與藝術能量消弭在巨大浮誇的佈景之
中。
台灣當代藝術誠如陶亞倫所言,在這十幾年下來有著極大的發展,也具有相當的開放
度與多樣性,但這些投注在創作經驗與藝術管理的努力,可以說是承受著極大的社會壓力
下、進行長期的堅持與抵抗,才得以同社會建立今天國民細緻的文化感受力。而近來這些
政策的推行在熱鬧沸揚的排場底下,並沒有建立出更為直接而暢通的產業管道,也不在教
育與文化紀錄中制訂厚實文化基礎的長程計畫,更不用說能在媒體與社會場域中完成相互
支持又各有特色的周延網絡,放眼看去,儘管有著許多文化人的努力,但都在政策的短線
操作中成為一堆節慶式的活動。
行政官僚在今天的民主社會中是必要的機構,而且必須有著正常的機制將「專業」的
知識與能力不斷地充實與改變行政官僚的機能,但我們卻相反地看到,行政官僚在「唯權
論」的政治操作中,逐漸被保留為絕對的權力行使機構,對於專業人員的吸收也演變為讓
專業範疇與政治生態的價值趨向同一,意即專業範疇的「官僚化」;這種趨勢不只在學術
圈,在藝術界也是如此,它造成的就是生產力與創作力的遲滯不前,以及一大堆的會議資
料和制式呆版的文字生產(業績的擬像)。
確實,我們面對的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沉默與遲疑所豢養的大問題,一個牽涉極廣、關
連細密、結構複雜的大問題,但今天所造就的「危機時刻」留給我們的時間是極為短瞬的
,或許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會有效,才能因應所有問題,但我們必要創造這個起點,也
就是發聲-紀錄,這些話語至少能夠為著即將出現的討論鋪路。
--
Tags:
台北
All Comments
By Xanthe
at 2009-03-03T17:03
at 2009-03-03T17:03
Related Posts
敬請轉寄 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By George
at 2009-02-27T14:01
at 2009-02-27T14:01
反省與轉化─挪威、夏威夷漢生博物館館長來台갠…
By Daniel
at 2009-02-27T01:04
at 2009-02-27T01:04
安迪沃荷展 4月中到高美館
By Candice
at 2009-02-26T21:41
at 2009-02-26T21:41
台北當代藝術館徵件
By Kristin
at 2009-02-25T12:26
at 2009-02-25T12:26
大阪城博物館
By Sierra Rose
at 2009-02-24T21:37
at 2009-02-24T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