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紀錄片 天堂路 - 動物園
By Noah
at 2007-12-29T17:02
at 2007-12-29T17:0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magicfx (去南半球度假)》之銘言:
: ※ 引述《essi (沒有男生緣的人...XD)》之銘言:
: : 對啊, 結果為何屏科那邊還是繼續要把一堆熱帶雨林靈長類往那邊送??
: : 而且還不是什麼動物都外送, 只有專送一些稀有的, 健康狀況良好, 這不是很怪嗎?
: : 如果Monkey world是要以幫助的立場的話, 為何還要這樣搞, 或甚至有傳出動物
: : 只能往他們那邊送(真實簽約內容沒看過, 所以無法說是真是假),這樣真是扯..
: 我想 Monkey World 也有經費上的考量吧
: 如果收稀有 健康的 可以吸引遊客
: 題外話
: 天堂路的觀點是 台灣的動物園沒有扮演好教育的角色
你提醒我該跟園內圖書館建議去把這部紀錄片公播權買回來。
: 就教育的角度而言 到動物園參觀以後
: 應該至少要能知道動物的生態行為
: 這點 北海道旭山動物園跟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和飛禽公園就做得很好
: 旭山讓遊客以動物的觀點來看動物 例如
: 以海豹的視野來看北極熊 或是讓遊客走過花豹棲息的籠子底下
: 體驗人類也是被掠食的對象的感覺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 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則是讓人們了解
: 在日間看起來懶懶散散或是躲起來的動物
: 到了晚上卻是生龍活虎
: 甚至像非洲條紋鬣狗 到了晚上會發出淒厲的叫聲
: 在夜晚 人們發自內心的恐懼 能讓人類更敬畏自然
: 而且 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把步道設計的很好
: 有種參加戰鬥訓練營的感覺
: 還有吊橋耶 真的很像動物星球節目的某些場景
: 飛禽公園有一些 special program
: 例如 Be a falconer program
: 我個人參加過 覺得很棒
: 就是讓你參與馴鷹師的培訓
: 只是縮成精簡版
: 這讓遊客有機會去體驗
: 猛禽的飛行速度
: 啄食的力道
: 我想 21 世紀的第四級產業
: 應該是 "體驗服務業"
: 讓遊客親身體驗
其實園內一直都在注意幾個動物園的進步,每年都會派不同的人出國考察,
我不敢說園內都沒錯,沒什麼好學的,因為我們確實經常也在參考別人的idea。
不過天底下沒有幾個動物園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
像旭山動物園的電影,園內很多人都看過,
但像全園改造的事情,重點是:出錢的市政府全力支持。
這經常是做事的關鍵,因為園內有太多好的想法,被預算卡住而只能做一半。
我每次看著園內某區域變身只能變一半,就覺得很好笑又很無奈。
從園內的角度看,雨林館完成後,下一個專案大概會是台灣區,
再來短時間就很難再有大型展場改造案了,
因為剩下的區歷史都十來年,就政府會計角度看,都不到該「報廢」的程度。
但這是會計、審計的思考邏輯,不是動物園的邏輯....
另外,日本動物園跟其他地區的動物園相較之下,
日本動物園比較專注於園內動物的照顧技術,
相對的,日本的動物園對域內保育的熱情就較其他國家為差,
然而域內保育是目前觀念較先進的動物園的投入重點,
因為動物園界已體認到動物保育要從棲地下手,
因此紛紛投入資源到野外去,臺北市立動物園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說,日本動物園在園內動物展示的開創性,
有很大部份跟預算獲全力支持、任務單一有關。
而像新加坡夜間動物園的重點在夜間,但他們白天不開放,
連同業的我們都不被允許在白天參觀。
因此我也知道園內有很多動物,白天是一副死人樣,晚上就皮得要命,
但木柵畢竟開白天不開晚上。
以園內現有的人力,要延長開園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每年暑假週末的夜間開放,就讓人事室面對如雪花飛來的加班單,
要是夜間開放拉長到整年,不增加人手會很困難。
由於新加坡動物園佔地小,因此可以使用比較有趣的步道來增加體驗感。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必須這麼設計,不然佔地小,一下走完會太無聊,
然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光是開發面積就近100公頃,
步道設計上必須考量的因素就變多(ex.後勤車輛也能利用步道)。
坦白說,就我認識的同事,多半覺得目前最要改進的不是步道,而是欄杆。
: 如果我能當木柵動物園園長的話
: 我應該會朝這些方向努力
: 1.整合貓空纜車和夜間動物園 推出套票: sky safari / night safari
: 然後將步道設計成適合全家大小出來散步
: 甚至是更高級的服務 能在纜車上用餐等等(學新加坡的聖淘沙)
這點子涉及市府的整合規劃,不是園長有心就做得到的。
: 2.體驗課程:讓遊客參與員工的 routine 工作
目前園內是讓有訓練過的志工參與部份工作,
參與動物認養的認養人也有機會象徵性的參與,
至於遊客,目前大概不可能,
除了有安全顧慮外,台灣的遊客素質有時也很讓園內匪夷所思。
所以嚴格的說,所謂的安全顧慮有兩層:「遊客的安全」、「動物的安全」。
園內看過新加坡動物園的解說系統後,
深覺要是全面移植新加坡的系統概念,新解說系統可能三個月後就屍骨不全。
我每次向認養企業解釋時,都是這樣說的:
園區內最可怕的不是老虎獅子,而是遊客。
獅子不會跑出欄舍,但是遊客會跳進去。
: 3.讓遊客以動物的自然觀點觀察動物
: 也就是讓動物看人 而不是人看動物的感覺
: 主客關係易位
其實目前有些欄舍展示方式已經是沈浸式設計,
目的在於讓遊客跳脫人是「萬物之靈」的潛意識,進入動物的視野。
或者是直接造個大網室或溫室,把人和動物擺在一起。
但也不是每種動物都能這樣玩啦!
: 另外有一點比較爭議的地方是
: 到底該不該訓練動物明星來表演??
這就真的是價值觀的問題。
你可以覺得新加坡作訓練是對的,但不做也不等於是有錯。
不然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動物園還賣昆蟲標本呢!
只要該種昆蟲沒有絕種之虞,園內又能繁殖,
一年殺個幾百、幾千隻(反正牠數量多,真要繁殖起來這簡直是零頭),
不是可以讓人在驚嘆昆蟲的驚奇之餘,勾起對昆蟲、對生態的好奇心?
我不是要說上述這種觀念是對的,
我只是要表達一件事:一件事情常有兩種考量,兩種考量都是說得過去的。
陳建志老師就曾說,
不要光賭爛那些愛昆蟲標本的,很多昆蟲學者是先喜歡上收藏標本,
才進入冷門的昆蟲學,成為優秀的昆蟲學者。
所以,什麼才是對的呢?
衍生的想,動物展場要符合野外環境如果叫動物福利,
那強迫動物配合遊客喜好擺pose,算符合動物福利嗎?
動物園的今天,正是在衝突(人v.s動物)中摸索著前進。
衝突造成的矛盾構成了對動物園的指責和讚揚,
也成了動物園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哲學問題。
可不可以讓遊客接觸動物?
直到現在,這都是園內常常會討論的問題。
我個人也支持接觸,但是面對不支持接觸的人,
如果你走入他們的工作,你也會懂他們為何不支持遊客直接接觸動物。
前陣子園內有在討論要不要引進國外「program animal」的概念,
就看看最後討論結果囉!
--
作為一位棒球選手,這輩子注定要死兩次,
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天,
一次是他永遠離開球場的那一天。
——一位MLB 名將的退休詞
--
: ※ 引述《essi (沒有男生緣的人...XD)》之銘言:
: : 對啊, 結果為何屏科那邊還是繼續要把一堆熱帶雨林靈長類往那邊送??
: : 而且還不是什麼動物都外送, 只有專送一些稀有的, 健康狀況良好, 這不是很怪嗎?
: : 如果Monkey world是要以幫助的立場的話, 為何還要這樣搞, 或甚至有傳出動物
: : 只能往他們那邊送(真實簽約內容沒看過, 所以無法說是真是假),這樣真是扯..
: 我想 Monkey World 也有經費上的考量吧
: 如果收稀有 健康的 可以吸引遊客
: 題外話
: 天堂路的觀點是 台灣的動物園沒有扮演好教育的角色
你提醒我該跟園內圖書館建議去把這部紀錄片公播權買回來。
: 就教育的角度而言 到動物園參觀以後
: 應該至少要能知道動物的生態行為
: 這點 北海道旭山動物園跟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和飛禽公園就做得很好
: 旭山讓遊客以動物的觀點來看動物 例如
: 以海豹的視野來看北極熊 或是讓遊客走過花豹棲息的籠子底下
: 體驗人類也是被掠食的對象的感覺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
: 新加坡夜間動物園則是讓人們了解
: 在日間看起來懶懶散散或是躲起來的動物
: 到了晚上卻是生龍活虎
: 甚至像非洲條紋鬣狗 到了晚上會發出淒厲的叫聲
: 在夜晚 人們發自內心的恐懼 能讓人類更敬畏自然
: 而且 新加坡夜間動物園把步道設計的很好
: 有種參加戰鬥訓練營的感覺
: 還有吊橋耶 真的很像動物星球節目的某些場景
: 飛禽公園有一些 special program
: 例如 Be a falconer program
: 我個人參加過 覺得很棒
: 就是讓你參與馴鷹師的培訓
: 只是縮成精簡版
: 這讓遊客有機會去體驗
: 猛禽的飛行速度
: 啄食的力道
: 我想 21 世紀的第四級產業
: 應該是 "體驗服務業"
: 讓遊客親身體驗
其實園內一直都在注意幾個動物園的進步,每年都會派不同的人出國考察,
我不敢說園內都沒錯,沒什麼好學的,因為我們確實經常也在參考別人的idea。
不過天底下沒有幾個動物園的情況是一模一樣的:
像旭山動物園的電影,園內很多人都看過,
但像全園改造的事情,重點是:出錢的市政府全力支持。
這經常是做事的關鍵,因為園內有太多好的想法,被預算卡住而只能做一半。
我每次看著園內某區域變身只能變一半,就覺得很好笑又很無奈。
從園內的角度看,雨林館完成後,下一個專案大概會是台灣區,
再來短時間就很難再有大型展場改造案了,
因為剩下的區歷史都十來年,就政府會計角度看,都不到該「報廢」的程度。
但這是會計、審計的思考邏輯,不是動物園的邏輯....
另外,日本動物園跟其他地區的動物園相較之下,
日本動物園比較專注於園內動物的照顧技術,
相對的,日本的動物園對域內保育的熱情就較其他國家為差,
然而域內保育是目前觀念較先進的動物園的投入重點,
因為動物園界已體認到動物保育要從棲地下手,
因此紛紛投入資源到野外去,臺北市立動物園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說,日本動物園在園內動物展示的開創性,
有很大部份跟預算獲全力支持、任務單一有關。
而像新加坡夜間動物園的重點在夜間,但他們白天不開放,
連同業的我們都不被允許在白天參觀。
因此我也知道園內有很多動物,白天是一副死人樣,晚上就皮得要命,
但木柵畢竟開白天不開晚上。
以園內現有的人力,要延長開園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每年暑假週末的夜間開放,就讓人事室面對如雪花飛來的加班單,
要是夜間開放拉長到整年,不增加人手會很困難。
由於新加坡動物園佔地小,因此可以使用比較有趣的步道來增加體驗感。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必須這麼設計,不然佔地小,一下走完會太無聊,
然而臺北市立動物園光是開發面積就近100公頃,
步道設計上必須考量的因素就變多(ex.後勤車輛也能利用步道)。
坦白說,就我認識的同事,多半覺得目前最要改進的不是步道,而是欄杆。
: 如果我能當木柵動物園園長的話
: 我應該會朝這些方向努力
: 1.整合貓空纜車和夜間動物園 推出套票: sky safari / night safari
: 然後將步道設計成適合全家大小出來散步
: 甚至是更高級的服務 能在纜車上用餐等等(學新加坡的聖淘沙)
這點子涉及市府的整合規劃,不是園長有心就做得到的。
: 2.體驗課程:讓遊客參與員工的 routine 工作
目前園內是讓有訓練過的志工參與部份工作,
參與動物認養的認養人也有機會象徵性的參與,
至於遊客,目前大概不可能,
除了有安全顧慮外,台灣的遊客素質有時也很讓園內匪夷所思。
所以嚴格的說,所謂的安全顧慮有兩層:「遊客的安全」、「動物的安全」。
園內看過新加坡動物園的解說系統後,
深覺要是全面移植新加坡的系統概念,新解說系統可能三個月後就屍骨不全。
我每次向認養企業解釋時,都是這樣說的:
園區內最可怕的不是老虎獅子,而是遊客。
獅子不會跑出欄舍,但是遊客會跳進去。
: 3.讓遊客以動物的自然觀點觀察動物
: 也就是讓動物看人 而不是人看動物的感覺
: 主客關係易位
其實目前有些欄舍展示方式已經是沈浸式設計,
目的在於讓遊客跳脫人是「萬物之靈」的潛意識,進入動物的視野。
或者是直接造個大網室或溫室,把人和動物擺在一起。
但也不是每種動物都能這樣玩啦!
: 另外有一點比較爭議的地方是
: 到底該不該訓練動物明星來表演??
這就真的是價值觀的問題。
你可以覺得新加坡作訓練是對的,但不做也不等於是有錯。
不然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動物園還賣昆蟲標本呢!
只要該種昆蟲沒有絕種之虞,園內又能繁殖,
一年殺個幾百、幾千隻(反正牠數量多,真要繁殖起來這簡直是零頭),
不是可以讓人在驚嘆昆蟲的驚奇之餘,勾起對昆蟲、對生態的好奇心?
我不是要說上述這種觀念是對的,
我只是要表達一件事:一件事情常有兩種考量,兩種考量都是說得過去的。
陳建志老師就曾說,
不要光賭爛那些愛昆蟲標本的,很多昆蟲學者是先喜歡上收藏標本,
才進入冷門的昆蟲學,成為優秀的昆蟲學者。
所以,什麼才是對的呢?
衍生的想,動物展場要符合野外環境如果叫動物福利,
那強迫動物配合遊客喜好擺pose,算符合動物福利嗎?
動物園的今天,正是在衝突(人v.s動物)中摸索著前進。
衝突造成的矛盾構成了對動物園的指責和讚揚,
也成了動物園管理者不得不面對的哲學問題。
可不可以讓遊客接觸動物?
直到現在,這都是園內常常會討論的問題。
我個人也支持接觸,但是面對不支持接觸的人,
如果你走入他們的工作,你也會懂他們為何不支持遊客直接接觸動物。
前陣子園內有在討論要不要引進國外「program animal」的概念,
就看看最後討論結果囉!
--
作為一位棒球選手,這輩子注定要死兩次,
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天,
一次是他永遠離開球場的那一天。
——一位MLB 名將的退休詞
--
Tags:
動物園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轉錄:舊金山動物園猛虎出籠 遊客一死兩傷
By Ingrid
at 2007-12-29T09:03
at 2007-12-29T09:03
公視紀錄片 天堂路
By Lauren
at 2007-12-29T05:39
at 2007-12-29T05:39
觀光成唯一收入 亞洲馴養象群遭困境
By Tracy
at 2007-12-27T19:02
at 2007-12-27T19:02
亞熱帶的台灣不是牠的家 不要"強熊所難"
By Mia
at 2007-12-26T18:33
at 2007-12-26T18:33
亞熱帶的台灣不是牠的家 不要"強熊所難"
By Mason
at 2007-12-26T10:06
at 2007-12-26T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