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彩俑-漢景帝地下王國(圖文) - 博物館
By Una
at 2009-07-02T22:35
at 2009-07-02T22:35
Table of Contents
http://0rz.tw/uQ6NV 圖文版
第一次來寫分享文~
以下為原文
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教育的展覽
簡單說.........沒做功課去看的人
多是會覺得無趣的展
大概是之前的長毛象讓我有這體認
所以這次我也是做足功課才去看的~
建議未看展的人~
可以搜尋"漢陽陵博物館"查詢相關展出物件的來龍去脈
到現場看會驚覺這些展品珍貴之處
因展覽不能攝影、場地小且偏暗不利繪圖
故以網路搜尋圖片輔助之
(盡量把此次來台的展品找出圖片來補充說明對照~)
----
感謝聯合報...有這種好康可以收集換取免票入場機會
在看展品之前~先了解一下地理位置
沒錯....漢陽陵就是景帝的陵寢(據說目前都還沒打算開挖帝陵)
歷史上比較多所著墨在漢文帝(文景之治)或漢高祖
我對景帝的印象只剩........與民休息!? ( 其他都還給老師了... = =+ )
這也是為什麼會叫『微笑陶俑』了
----
目前被開挖出來且來台展示的文物與帝陵的關係
上圖為漢陽陵博物館的平面圖 下圖為我簡化的文物分布位置(上下對照即可看出開挖關係圖)
---
先來看看漢陽陵博物館的一些照片~
這些外藏坑的設置很可能具有某種象徵意義
代表著當時中央政府的不同官署和宮廷內設機構
是西漢時期宮廷文化真實而形象的再現
歷史博物館為了讓大家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展覽入口處模擬漢陽陵博物館的從葬區
將複製的動物俑豬→牛→狗→雞
像軍隊一樣整齊排列且置入在地板 其上覆蓋強化玻璃(可供遊客在上面行走)
是本展有趣的地方之ㄧ
---
漢陽陵出土的文物 可分為明(冥)器 與 實用器
漢朝人"視死如生"的觀念 從這些陶製品可端睨出
明(冥)器 - 一般照原始尺寸比例縮小稱之(展覽現場會註明)....ex : 裸俑 、陶乳豬、陶綿羊...
* 據考證,漢代人不吃牛肉和馬肉
因為牛是用來耕田的,馬是用來代步行軍的
但他們卻喜歡吃小乳豬,即使死後的陪葬中也沒有忘記他們生前的嗜好,懷孕母豬的形象預示著小乳豬
的供給非常充足,食之不竭,也就是說,"視死如生"的觀念在這個陪葬品的形象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皇帝生前所享用的一切,死後要繼續享用。 (角、尾巴因木製已腐朽,故只剩孔洞)
實用器 - 營造帝陵禮制建築與陵邑所用的建材&陵邑居民與工人實際使用的生活器具等,
尺寸同一般用具稱之....ex : 瓦當、空心磚、銅鏡等
西漢的生活用品多為銅製品...( 因其製作精美度 : 銅>鐵>陶>瓷>玉 )
---
進入正題....這個展最為有名的就是一尊尊的斷臂裸俑
(乍看真的很像芭比娃娃...只是多了小雞雞~)
Q:為什麼漢景帝需要這批斷臂的裸俑從葬呢?
在漢景帝當帝王時,即同步著手規劃他的地下王國,將當時的盛事全部濃縮版製作成現今的出土文物
漢陽陵的男俑一般高56~62CM,女俑高約53CM,是真人的三分之一,
身體各部分基本上合乎比例細部的塑繪極其精緻,看起來陶俑普遍偏瘦長,是受當時的審美觀念
"瘦即是美"所影響的
裸俑早年埋葬時裝有木質的臂膀,穿著代表各自不同身份的衣服(絲綢、鎧甲等視身份別而有不同)
經過2000多年地下環境的腐蝕,衣物和木臂腐朽殆盡,發掘出土時就成了缺臂的"裸體俑"了......
有人將其稱作"東方大衛"和"東方維納斯"
因為這些"東方大衛"和"東方維納斯"原先是穿著衣服的,考古人員給它們取名為"著衣式陶俑"
這些陶俑,充分反映了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是中國特有的"以形寫實"的典範
漢陽陵裸俑是在秦俑藝術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他們是漢代工匠們以漢軍、宮廷中的宦者、侍女為藍本,以寫意的手法創造出來的藝術珍品,更為重視傳神和表現複雜的感情
它們無臂的兩肩都留有圓孔,應是預留、用於聯結木臂之處
漢陽陵彩俑有北方人臉型,下半身體瘦無曲線的模樣則如木俑
印證「著衣俑是秦、楚雙重文化影響下的產物」
Q.為什麼會看起來澄紅色?
陶俑身上淡淡的橙紅肉色,是在陶俑燒制第一次後,繪製在陶俑表面,再經過第二次低溫焙燒形成的
這種色彩加工雖然在當時不算是一種重大的技術革新,但卻能長久地保證彩繪的沉澱,並且適應空氣乾燥造成的彩繪剝離脫落,其他部未如頭髮、鬚眉、瞳仁則是黑色 (現場有陶俑如何製作流程圖供民眾進一步了解)
---
為什麼會想看這個展~出與偶然下...
馬鈴薯是某天被聯合報上的這尊給深深著迷~~~~
沒認真看報前還以為以前的人都這麼的開放(哈)
腿也太開了吧~~~ = =+
就像他的木質手臂一樣...他是個跨騎在木馬上的騎兵
因年代久遠....木馬已經腐朽~故只剩這誇張身軀 供後人欣賞
* 他面部的特徵與眾不同,顴骨高大突出,造型上非常誇張。
對於這個特徵的解讀,有多種猜測,一種說法是這個騎兵俑的形象可能是當時更善於騎射的非漢族人的形象
再往旁邊一看....現場有開挖到一半的騎兵俑乘坐在馬匹上的放大照片(很難找的照片~)
----
看完騎兵俑....可在往旁邊走一下.......
會看到漢陽陵鎮館寶之ㄧ的武士俑也有來台唷
鎧甲的痕跡,在西漢武士的鎧甲以牛皮為材料,用繩結以上壓下,左壓右的方式串連編連
如今鎧甲不存,但武士身上一片片鎧甲編連的孔都依稀可見
因盜墓洞留下的泥、水,凝固住鎧甲的模樣,更足以驗證它們原非一絲不掛
現場看上去...呈現一格格的塊狀泥土製樣
陶俑的姿勢大致可分為四種:有兩足併攏站立者,有邁步前行者,有兩足並齊彎腰者,
還有躬身奔跑者,其中以第一種姿勢居多。
---
在武士俑的斜後方.....有一顆駭人的人頭
通體橙紅的俑,額頭上有一圈朱紅色束髮用的絲綢「陌額」的遺跡
部分武士戴有紗帽,紗製的帽子早已化為塵埃,紗網遺跡卻如印記般留在武士頭上
---
此次展品中.....也來了戲稱"林志玲"(下圖最左邊掩面而笑同為漢陽陵鎮館之寶之ㄧ)
由左至右陶俑分別為 : 陪葬墓出土跽坐俑→陪葬墓出土的男侍俑→陪葬墓出土侍女俑
掩面而笑、笑而不露齒 → 古代女子的表徵
*歷史博物館展覽現場還有珍貴從帝陵從葬坑出土的白膚色女俑,
據說陶俑的白色是代表皇室象徵才有的,而南區從葬坑沒有這類女俑出土
---
關於陶俑的介紹告一段落
但是...針對陶俑區的展示方式~我有些小小遺憾想說
偷偷說....此次展覽的方式有點可惜的地方除了受限場地小.......
還有一個是佈展的方式與光源來源
珍貴的展品如導覽器中解說到有關漢代的盤髮差別...
但即使脖子都快扭斷了...就是被擋住(因多為靠牆壁放置~而非360可觀看~ 很可惜)
如能將展品呈現45度角擺放、背面改成鏡子或是其他可反照的材質等...那該有多好
另就光源而言是個很大的敗筆(個人覺得)
陶俑多為高額頭 然而 打光方式多為由上而下
無任何輔助光源......
現場看這些陶俑........個個面容已不見微笑.....
反倒更顯深邃可怕 增添一抹陰森氣息........................
還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展品高度整個讓我這要高不高的人害羞
這些俑的臉部特徵我多想好好研究一下呀~
但可能我太矮... = .. =
馬鈴薯眼前出現的畫面 (考量為闔家觀賞~請自行發揮想像力 = =+)
哈~~~~當然沒真的流鼻血啦
但真的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趣的是.......我旁邊還聽到兩個媽媽的對話
這....這.....好好一個陶俑~被我們幾個路人扭曲成這樣XD~
陶俑介紹告一段落
---
展場還有幾個蠻有趣的文物
原來在漢朝就有印章了~
右邊這玩意叫做封泥
漢朝人身上多會帶著一罐小罐子~裡面裝一些泥
當有書信往來的時候...就會從罐裡取出一些黏附在信封口處(有點像是我們現在的膠水或是貼紙功用)
並在泥上壓印所屬單位的章~這就是封泥的作用
---
前面提到了武士俑~
這次來台的還有當時的武器....個人覺得蠻值得一看的(中間那個)
弩機- 是裝在弓上的一個機械零件 ,可讓準度更準、射程更遠(弩是有臂的弓,比弓射得更遠)
發射時用手指向後撥動懸刀,牙下墜,望山隨之前傾,弦向前運動彈擊箭杆,使箭迅速射出
漢代出土的弩機,在望山上已有刻度,類似近代步槍上尺規的作用,能提高涉及的準確性
文章的最後...
我想好好介紹一下一個也許會被忽略的展品 - 玉蟬
誠如前面一直提到的漢代人信奉神仙思想,認為人生最理想歸宿就是羽化登仙
要達到這個境界,除個人操守修為之外,還需藉助具有神力的物質...
由於玉器自古被視為有保持精氣的功能,因此過去就有此玉器製造面具覆蓋在死者臉上的習俗,
漢代則發展出九竅玉(用玉器填在九個孔竅處),所謂的九竅 = 2眼+2耳+2鼻孔+嘴巴+肛門+生殖器
玉蟬...則是讓死者含在口中的喪葬用品
Q.為什麼要用蟬?!
漢人認為靈魂不滅,死亡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取其 蟬蛹深埋在地下,而後破土而出重生的現象
蟬 - 破土羽化的過程,祈求死者藉此達到羽化成仙開始獲得另一個生命
---
這個展本質是好的~(如果避開一些展覽上的疏失)
至少對一個歷史不好的我而言...有收穫我覺得它是成功的
而且呀~ 嘿.....
恨不得馬上衝去漢陽陵去親眼目睹這偉大的帝陵
---
題外話...
歷史博物館真的不是個很好到的地方~
有心要去的公車路線真的要查好...
我回程總共走了約莫兩公里的路才搭到我要坐的車...........
沒錯...
我從歷史博物館走到台大醫院還路過總統府...
兩公里~~~~~
好樣的.... = .. =
--
第一次來寫分享文~
以下為原文
這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教育的展覽
簡單說.........沒做功課去看的人
多是會覺得無趣的展
大概是之前的長毛象讓我有這體認
所以這次我也是做足功課才去看的~
建議未看展的人~
可以搜尋"漢陽陵博物館"查詢相關展出物件的來龍去脈
到現場看會驚覺這些展品珍貴之處
因展覽不能攝影、場地小且偏暗不利繪圖
故以網路搜尋圖片輔助之
(盡量把此次來台的展品找出圖片來補充說明對照~)
----
感謝聯合報...有這種好康可以收集換取免票入場機會
在看展品之前~先了解一下地理位置
沒錯....漢陽陵就是景帝的陵寢(據說目前都還沒打算開挖帝陵)
歷史上比較多所著墨在漢文帝(文景之治)或漢高祖
我對景帝的印象只剩........與民休息!? ( 其他都還給老師了... = =+ )
這也是為什麼會叫『微笑陶俑』了
----
目前被開挖出來且來台展示的文物與帝陵的關係
上圖為漢陽陵博物館的平面圖 下圖為我簡化的文物分布位置(上下對照即可看出開挖關係圖)
---
先來看看漢陽陵博物館的一些照片~
這些外藏坑的設置很可能具有某種象徵意義
代表著當時中央政府的不同官署和宮廷內設機構
是西漢時期宮廷文化真實而形象的再現
歷史博物館為了讓大家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展覽入口處模擬漢陽陵博物館的從葬區
將複製的動物俑豬→牛→狗→雞
像軍隊一樣整齊排列且置入在地板 其上覆蓋強化玻璃(可供遊客在上面行走)
是本展有趣的地方之ㄧ
---
漢陽陵出土的文物 可分為明(冥)器 與 實用器
漢朝人"視死如生"的觀念 從這些陶製品可端睨出
明(冥)器 - 一般照原始尺寸比例縮小稱之(展覽現場會註明)....ex : 裸俑 、陶乳豬、陶綿羊...
* 據考證,漢代人不吃牛肉和馬肉
因為牛是用來耕田的,馬是用來代步行軍的
但他們卻喜歡吃小乳豬,即使死後的陪葬中也沒有忘記他們生前的嗜好,懷孕母豬的形象預示著小乳豬
的供給非常充足,食之不竭,也就是說,"視死如生"的觀念在這個陪葬品的形象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皇帝生前所享用的一切,死後要繼續享用。 (角、尾巴因木製已腐朽,故只剩孔洞)
實用器 - 營造帝陵禮制建築與陵邑所用的建材&陵邑居民與工人實際使用的生活器具等,
尺寸同一般用具稱之....ex : 瓦當、空心磚、銅鏡等
西漢的生活用品多為銅製品...( 因其製作精美度 : 銅>鐵>陶>瓷>玉 )
---
進入正題....這個展最為有名的就是一尊尊的斷臂裸俑
(乍看真的很像芭比娃娃...只是多了小雞雞~)
Q:為什麼漢景帝需要這批斷臂的裸俑從葬呢?
在漢景帝當帝王時,即同步著手規劃他的地下王國,將當時的盛事全部濃縮版製作成現今的出土文物
漢陽陵的男俑一般高56~62CM,女俑高約53CM,是真人的三分之一,
身體各部分基本上合乎比例細部的塑繪極其精緻,看起來陶俑普遍偏瘦長,是受當時的審美觀念
"瘦即是美"所影響的
裸俑早年埋葬時裝有木質的臂膀,穿著代表各自不同身份的衣服(絲綢、鎧甲等視身份別而有不同)
經過2000多年地下環境的腐蝕,衣物和木臂腐朽殆盡,發掘出土時就成了缺臂的"裸體俑"了......
有人將其稱作"東方大衛"和"東方維納斯"
因為這些"東方大衛"和"東方維納斯"原先是穿著衣服的,考古人員給它們取名為"著衣式陶俑"
這些陶俑,充分反映了秦漢時期的藝術成就,是中國特有的"以形寫實"的典範
漢陽陵裸俑是在秦俑藝術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他們是漢代工匠們以漢軍、宮廷中的宦者、侍女為藍本,以寫意的手法創造出來的藝術珍品,更為重視傳神和表現複雜的感情
它們無臂的兩肩都留有圓孔,應是預留、用於聯結木臂之處
漢陽陵彩俑有北方人臉型,下半身體瘦無曲線的模樣則如木俑
印證「著衣俑是秦、楚雙重文化影響下的產物」
Q.為什麼會看起來澄紅色?
陶俑身上淡淡的橙紅肉色,是在陶俑燒制第一次後,繪製在陶俑表面,再經過第二次低溫焙燒形成的
這種色彩加工雖然在當時不算是一種重大的技術革新,但卻能長久地保證彩繪的沉澱,並且適應空氣乾燥造成的彩繪剝離脫落,其他部未如頭髮、鬚眉、瞳仁則是黑色 (現場有陶俑如何製作流程圖供民眾進一步了解)
---
為什麼會想看這個展~出與偶然下...
馬鈴薯是某天被聯合報上的這尊給深深著迷~~~~
沒認真看報前還以為以前的人都這麼的開放(哈)
腿也太開了吧~~~ = =+
就像他的木質手臂一樣...他是個跨騎在木馬上的騎兵
因年代久遠....木馬已經腐朽~故只剩這誇張身軀 供後人欣賞
* 他面部的特徵與眾不同,顴骨高大突出,造型上非常誇張。
對於這個特徵的解讀,有多種猜測,一種說法是這個騎兵俑的形象可能是當時更善於騎射的非漢族人的形象
再往旁邊一看....現場有開挖到一半的騎兵俑乘坐在馬匹上的放大照片(很難找的照片~)
----
看完騎兵俑....可在往旁邊走一下.......
會看到漢陽陵鎮館寶之ㄧ的武士俑也有來台唷
鎧甲的痕跡,在西漢武士的鎧甲以牛皮為材料,用繩結以上壓下,左壓右的方式串連編連
如今鎧甲不存,但武士身上一片片鎧甲編連的孔都依稀可見
因盜墓洞留下的泥、水,凝固住鎧甲的模樣,更足以驗證它們原非一絲不掛
現場看上去...呈現一格格的塊狀泥土製樣
陶俑的姿勢大致可分為四種:有兩足併攏站立者,有邁步前行者,有兩足並齊彎腰者,
還有躬身奔跑者,其中以第一種姿勢居多。
---
在武士俑的斜後方.....有一顆駭人的人頭
通體橙紅的俑,額頭上有一圈朱紅色束髮用的絲綢「陌額」的遺跡
部分武士戴有紗帽,紗製的帽子早已化為塵埃,紗網遺跡卻如印記般留在武士頭上
---
此次展品中.....也來了戲稱"林志玲"(下圖最左邊掩面而笑同為漢陽陵鎮館之寶之ㄧ)
由左至右陶俑分別為 : 陪葬墓出土跽坐俑→陪葬墓出土的男侍俑→陪葬墓出土侍女俑
掩面而笑、笑而不露齒 → 古代女子的表徵
*歷史博物館展覽現場還有珍貴從帝陵從葬坑出土的白膚色女俑,
據說陶俑的白色是代表皇室象徵才有的,而南區從葬坑沒有這類女俑出土
---
關於陶俑的介紹告一段落
但是...針對陶俑區的展示方式~我有些小小遺憾想說
偷偷說....此次展覽的方式有點可惜的地方除了受限場地小.......
還有一個是佈展的方式與光源來源
珍貴的展品如導覽器中解說到有關漢代的盤髮差別...
但即使脖子都快扭斷了...就是被擋住(因多為靠牆壁放置~而非360可觀看~ 很可惜)
如能將展品呈現45度角擺放、背面改成鏡子或是其他可反照的材質等...那該有多好
另就光源而言是個很大的敗筆(個人覺得)
陶俑多為高額頭 然而 打光方式多為由上而下
無任何輔助光源......
現場看這些陶俑........個個面容已不見微笑.....
反倒更顯深邃可怕 增添一抹陰森氣息........................
還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展品高度整個讓我這要高不高的人害羞
這些俑的臉部特徵我多想好好研究一下呀~
但可能我太矮... = .. =
馬鈴薯眼前出現的畫面 (考量為闔家觀賞~請自行發揮想像力 = =+)
哈~~~~當然沒真的流鼻血啦
但真的讓我印象很深刻
有趣的是.......我旁邊還聽到兩個媽媽的對話
這....這.....好好一個陶俑~被我們幾個路人扭曲成這樣XD~
陶俑介紹告一段落
---
展場還有幾個蠻有趣的文物
原來在漢朝就有印章了~
右邊這玩意叫做封泥
漢朝人身上多會帶著一罐小罐子~裡面裝一些泥
當有書信往來的時候...就會從罐裡取出一些黏附在信封口處(有點像是我們現在的膠水或是貼紙功用)
並在泥上壓印所屬單位的章~這就是封泥的作用
---
前面提到了武士俑~
這次來台的還有當時的武器....個人覺得蠻值得一看的(中間那個)
弩機- 是裝在弓上的一個機械零件 ,可讓準度更準、射程更遠(弩是有臂的弓,比弓射得更遠)
發射時用手指向後撥動懸刀,牙下墜,望山隨之前傾,弦向前運動彈擊箭杆,使箭迅速射出
漢代出土的弩機,在望山上已有刻度,類似近代步槍上尺規的作用,能提高涉及的準確性
文章的最後...
我想好好介紹一下一個也許會被忽略的展品 - 玉蟬
誠如前面一直提到的漢代人信奉神仙思想,認為人生最理想歸宿就是羽化登仙
要達到這個境界,除個人操守修為之外,還需藉助具有神力的物質...
由於玉器自古被視為有保持精氣的功能,因此過去就有此玉器製造面具覆蓋在死者臉上的習俗,
漢代則發展出九竅玉(用玉器填在九個孔竅處),所謂的九竅 = 2眼+2耳+2鼻孔+嘴巴+肛門+生殖器
玉蟬...則是讓死者含在口中的喪葬用品
Q.為什麼要用蟬?!
漢人認為靈魂不滅,死亡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取其 蟬蛹深埋在地下,而後破土而出重生的現象
蟬 - 破土羽化的過程,祈求死者藉此達到羽化成仙開始獲得另一個生命
---
這個展本質是好的~(如果避開一些展覽上的疏失)
至少對一個歷史不好的我而言...有收穫我覺得它是成功的
而且呀~ 嘿.....
恨不得馬上衝去漢陽陵去親眼目睹這偉大的帝陵
---
題外話...
歷史博物館真的不是個很好到的地方~
有心要去的公車路線真的要查好...
我回程總共走了約莫兩公里的路才搭到我要坐的車...........
沒錯...
我從歷史博物館走到台大醫院還路過總統府...
兩公里~~~~~
好樣的.... = .. =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09-07-03T09:06
at 2009-07-03T09:06
By Yuri
at 2009-07-04T08:03
at 2009-07-04T08:03
By Lauren
at 2009-07-04T14:41
at 2009-07-04T14:41
By David
at 2009-07-09T00:44
at 2009-07-09T00:44
By Hedy
at 2009-07-11T04:19
at 2009-07-11T04:19
By Eden
at 2009-07-14T17:45
at 2009-07-14T17:45
By Agnes
at 2009-07-16T01:32
at 2009-07-16T01:32
By Lucy
at 2009-07-21T00:33
at 2009-07-21T00:33
By Lauren
at 2009-07-23T06:36
at 2009-07-23T06:36
By George
at 2009-07-25T02:47
at 2009-07-25T02:47
By Olive
at 2009-07-29T02:25
at 2009-07-29T02:25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07-29T11:36
at 2009-07-29T11:36
By Jacob
at 2009-07-29T16:20
at 2009-07-29T16:20
By Charlotte
at 2009-08-01T00:10
at 2009-08-01T00:10
By Linda
at 2009-08-04T19:11
at 2009-08-04T19:11
By Hamiltion
at 2009-08-04T22:34
at 2009-08-04T22:34
By Jack
at 2009-08-07T01:52
at 2009-08-07T01:52
By Quintina
at 2009-08-09T20:57
at 2009-08-09T20:57
By Frederica
at 2009-08-12T03:44
at 2009-08-12T03:44
By Oscar
at 2009-08-12T21:32
at 2009-08-12T21:32
By Linda
at 2009-08-14T19:34
at 2009-08-14T19:34
By Agatha
at 2009-08-19T09:32
at 2009-08-19T09:32
By Freda
at 2009-08-21T13:26
at 2009-08-21T13:26
Related Posts
微笑彩俑—漢景帝的地下王國
By Linda
at 2009-07-01T17:08
at 2009-07-01T17:08
非池中藝術網 一個新成立具指標性的藝術網站
By Oscar
at 2009-07-01T13:45
at 2009-07-01T13:45
《BOTTOMLESS》日本當代藝術家高木紗恵子專訪
By Elizabeth
at 2009-07-01T13:07
at 2009-07-01T13:07
微笑彩俑-漢陽陵 有人去看了嗎?
By Irma
at 2009-06-30T17:58
at 2009-06-30T17:58
有關先前的"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
By Queena
at 2009-06-28T17:08
at 2009-06-28T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