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看畫歸來記2 - 博物館
By Rosalind
at 2007-01-02T04:30
at 2007-01-02T04:30
Table of Contents
先說說傳董元的這張〈溪岸圖〉吧!
這張圖在二十世紀之前的歷史幾乎都不可考,直到民國後
突然出現,成為徐悲鴻的藏品,張大千見之愛不能捨,於是用
一張清代金農的〈風雨歸舟圖〉和徐悲鴻交換,此圖遂成為
張大千大風堂藏品,而在謝稚柳所編的珂羅版《唐五代宋元名跡》
一書中首次曝光,之後張大千再轉讓給著名收藏家王己千,而王己
千在晚年捐贈(還是有償轉讓記不清楚了)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此圖遂以中國古代山水畫之蒙娜麗莎而聞名(在這之前,故宮國寶赴
美展出事件中,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也被稱為故宮的蒙娜麗莎)
,但是在畫作公開之後,卻在美國引起一陣騷動,這是因此此圖雖
說是從徐悲鴻出,但是大大露臉是自張大千始。由於張大千除了
畫畫搜集古董之外,他也作假畫,而且本領高超,瞞過不少大收藏家
以及博物館,早年以仿八大石濤為主,曾經騙倒張學良。後來更上
朔唐宋畫作,而且造得有模有樣,連大英博物館都吃過虧上過當,收
了件張大千假造的巨然山水。
也因此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張畫作之後,開始有些報紙雜誌以
大都會博物館是否收了假畫為題報導,一些學者認定此圖為張大千
所作假畫而非古人作品,持此說者以著名中國古代繪畫學者高居翰為代
表,他發表了一篇〈對溪岸圖的十四點質疑〉對這張畫作提出了強烈的
批判,其中在最後一點也就是溪岸圖在近代的流傳中花了最多筆墨,他指控
溪岸圖是張大千和徐悲鴻以及一些人士聯合炮製出來的假貨。然而在中國
方面的學者大多認為溪岸圖絕非張大千所畫,是一張貨真價實的古老畫作,
很可能不是董元的真跡,但是至遲也是北宋的作品。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
的,終於在1998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此舉辦一場研討會,邀集正反兩派專家
共聚一堂討論,只是雙方仍各執己見,沒有結果。上海朵雲軒有收集一些討論
溪岸圖的文章出版《解讀〈溪岸圖〉》一書,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一看。
從上面所說到這張古畫背後的風風雨雨,不難了解這是一件非常有爭議性
的畫,它的爭議不但出在這張畫作詭譎難明的身世、身世不詳早期的流傳史,還有
獨特的繪畫技巧--以極細到看不到筆蹤的淡墨,去慢慢的渲染擦出山巒岩石
的陰陽以及質感,傳世宋畫中只此一件是這樣作畫,而且畫風和其餘傳董元的
畫作如〈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龍宿驕民圖〉等作
相差太大,很難相信是同出一手所繪。
乍見溪岸圖,只覺得這張圖真是淡,和掛在一旁的谿山行旅圖比起來,
溪岸圖的墨色要暗淡了許多,和我印象中在畫冊上看到的差了許多,因為
沒有帶到望遠鏡,所以只能大略的觀察一下細節。老師一直拿著望遠鏡看
,越看嘴越張越大,幾乎合不攏。老師也是有在畫水墨的,知道皴擦渲染
要花上多少時間,特別是畫在絹上。但是溪岸圖,這件作品的渲染已經到了一個
極至,它單靠染就將岩石的肌理層次都表現了出來,而且將墨色的變化推到了一個
極致,特別是瀑布從陰影到明亮那種變化,不是染一二十次就能辦到的。而
且在下方水紋的變化更不是後人一成不變單調的網巾紋,而是流動有變化的
,在靠近山石的部份水紋就畫出了溪水撲石而波盪的狀態,水急水緩都看得出來,
這是要對大自然景物有過深刻的觀察以及體會才能畫出來的,除此之外畫幅
左邊的懸瀑也是以極細的工筆描繪水流,近景岸邊樹木無一相同,而且均為極
寫實的描繪,和後世某家樹法某家石法不同,純粹是出於一種對事物窮理致知
這般創作心態下完成的。中景憑欄觀波的文士以及他的家人,後方的農舍以及
往來其中的農民無不描繪得栩栩如生,甚至於還有頭牛。
「這絕對不是張大千畫的,張大千畫不出來這樣的畫!」看了良久,老師
用力的吐出這麼一句話,我也這麼覺得,張大千仿古摹古縱然高明,這張畫
他是絕對畫不出來的,很難說明我為什麼也這麼覺得,張大千的畫作真蹟我
也看過不少,他的功力的確深厚,但是這樣一個極細工夫的渲染,依張大千的
個性,是畫不出來的。
「但是這真是董元畫的嗎?」老師說道「taichungbear我們都在上海看過
〈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故宮的〈龍宿驕民圖〉,你真
的覺得這是董元的畫嗎?難說,但是我認為至少北宋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樣的
染出山石的畫法,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一旁同學有人說這的確有可能是後人
造假,五代沒有描繪民居室內以及平民生活的畫。我想這點她是從高居翰的那篇
文章看來的,我和老師當時就舉了一些作品來駁回她的看法,接下來老師又開始
拿著望遠鏡看阿看的。
其實對這件作品當時還討論了不少,例如現在所見的溪岸圖是全圖或只是局部?
如果只是局部那原圖很可能是什麼樣子?這張圖是全圖的那個部份?我在想的是
為什麼這張圖要用這麼一個細緻到極點的筆墨去描繪?作者是要畫給誰看的?俗
話說的五日一水十日一石在這張圖看來毫不誇張,甚至於可能花上更長的時間去經營
,畫家不是不能選擇用更簡單的筆墨皴法去表現,為什麼偏要用這麼一個煩瑣到
極點的技巧去完成這件作品?如果從這方向去思索,或許多少可以為解開這張圖
的身世之謎有些幫助吧!
總之,這張看起來灰蒙蒙的大山水畫,其實是近代中國美術史中最多謎團
的畫作,堪稱是中國古畫版的達文西密碼,至今仍未有人能破解。我只希望看過
我這段文章的人,在到故宮參觀北宋書畫大展時,能仔細的看一下這張作品。
對了,最好要帶的望遠鏡,真的很有用處的。
--
這張圖在二十世紀之前的歷史幾乎都不可考,直到民國後
突然出現,成為徐悲鴻的藏品,張大千見之愛不能捨,於是用
一張清代金農的〈風雨歸舟圖〉和徐悲鴻交換,此圖遂成為
張大千大風堂藏品,而在謝稚柳所編的珂羅版《唐五代宋元名跡》
一書中首次曝光,之後張大千再轉讓給著名收藏家王己千,而王己
千在晚年捐贈(還是有償轉讓記不清楚了)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此圖遂以中國古代山水畫之蒙娜麗莎而聞名(在這之前,故宮國寶赴
美展出事件中,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也被稱為故宮的蒙娜麗莎)
,但是在畫作公開之後,卻在美國引起一陣騷動,這是因此此圖雖
說是從徐悲鴻出,但是大大露臉是自張大千始。由於張大千除了
畫畫搜集古董之外,他也作假畫,而且本領高超,瞞過不少大收藏家
以及博物館,早年以仿八大石濤為主,曾經騙倒張學良。後來更上
朔唐宋畫作,而且造得有模有樣,連大英博物館都吃過虧上過當,收
了件張大千假造的巨然山水。
也因此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這張畫作之後,開始有些報紙雜誌以
大都會博物館是否收了假畫為題報導,一些學者認定此圖為張大千
所作假畫而非古人作品,持此說者以著名中國古代繪畫學者高居翰為代
表,他發表了一篇〈對溪岸圖的十四點質疑〉對這張畫作提出了強烈的
批判,其中在最後一點也就是溪岸圖在近代的流傳中花了最多筆墨,他指控
溪岸圖是張大千和徐悲鴻以及一些人士聯合炮製出來的假貨。然而在中國
方面的學者大多認為溪岸圖絕非張大千所畫,是一張貨真價實的古老畫作,
很可能不是董元的真跡,但是至遲也是北宋的作品。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
的,終於在1998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為此舉辦一場研討會,邀集正反兩派專家
共聚一堂討論,只是雙方仍各執己見,沒有結果。上海朵雲軒有收集一些討論
溪岸圖的文章出版《解讀〈溪岸圖〉》一書,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一看。
從上面所說到這張古畫背後的風風雨雨,不難了解這是一件非常有爭議性
的畫,它的爭議不但出在這張畫作詭譎難明的身世、身世不詳早期的流傳史,還有
獨特的繪畫技巧--以極細到看不到筆蹤的淡墨,去慢慢的渲染擦出山巒岩石
的陰陽以及質感,傳世宋畫中只此一件是這樣作畫,而且畫風和其餘傳董元的
畫作如〈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龍宿驕民圖〉等作
相差太大,很難相信是同出一手所繪。
乍見溪岸圖,只覺得這張圖真是淡,和掛在一旁的谿山行旅圖比起來,
溪岸圖的墨色要暗淡了許多,和我印象中在畫冊上看到的差了許多,因為
沒有帶到望遠鏡,所以只能大略的觀察一下細節。老師一直拿著望遠鏡看
,越看嘴越張越大,幾乎合不攏。老師也是有在畫水墨的,知道皴擦渲染
要花上多少時間,特別是畫在絹上。但是溪岸圖,這件作品的渲染已經到了一個
極至,它單靠染就將岩石的肌理層次都表現了出來,而且將墨色的變化推到了一個
極致,特別是瀑布從陰影到明亮那種變化,不是染一二十次就能辦到的。而
且在下方水紋的變化更不是後人一成不變單調的網巾紋,而是流動有變化的
,在靠近山石的部份水紋就畫出了溪水撲石而波盪的狀態,水急水緩都看得出來,
這是要對大自然景物有過深刻的觀察以及體會才能畫出來的,除此之外畫幅
左邊的懸瀑也是以極細的工筆描繪水流,近景岸邊樹木無一相同,而且均為極
寫實的描繪,和後世某家樹法某家石法不同,純粹是出於一種對事物窮理致知
這般創作心態下完成的。中景憑欄觀波的文士以及他的家人,後方的農舍以及
往來其中的農民無不描繪得栩栩如生,甚至於還有頭牛。
「這絕對不是張大千畫的,張大千畫不出來這樣的畫!」看了良久,老師
用力的吐出這麼一句話,我也這麼覺得,張大千仿古摹古縱然高明,這張畫
他是絕對畫不出來的,很難說明我為什麼也這麼覺得,張大千的畫作真蹟我
也看過不少,他的功力的確深厚,但是這樣一個極細工夫的渲染,依張大千的
個性,是畫不出來的。
「但是這真是董元畫的嗎?」老師說道「taichungbear我們都在上海看過
〈瀟湘圖〉〈夏山圖〉〈夏景山口待渡圖〉以及故宮的〈龍宿驕民圖〉,你真
的覺得這是董元的畫嗎?難說,但是我認為至少北宋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樣的
染出山石的畫法,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一旁同學有人說這的確有可能是後人
造假,五代沒有描繪民居室內以及平民生活的畫。我想這點她是從高居翰的那篇
文章看來的,我和老師當時就舉了一些作品來駁回她的看法,接下來老師又開始
拿著望遠鏡看阿看的。
其實對這件作品當時還討論了不少,例如現在所見的溪岸圖是全圖或只是局部?
如果只是局部那原圖很可能是什麼樣子?這張圖是全圖的那個部份?我在想的是
為什麼這張圖要用這麼一個細緻到極點的筆墨去描繪?作者是要畫給誰看的?俗
話說的五日一水十日一石在這張圖看來毫不誇張,甚至於可能花上更長的時間去經營
,畫家不是不能選擇用更簡單的筆墨皴法去表現,為什麼偏要用這麼一個煩瑣到
極點的技巧去完成這件作品?如果從這方向去思索,或許多少可以為解開這張圖
的身世之謎有些幫助吧!
總之,這張看起來灰蒙蒙的大山水畫,其實是近代中國美術史中最多謎團
的畫作,堪稱是中國古畫版的達文西密碼,至今仍未有人能破解。我只希望看過
我這段文章的人,在到故宮參觀北宋書畫大展時,能仔細的看一下這張作品。
對了,最好要帶的望遠鏡,真的很有用處的。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Adele
at 2007-01-04T21:29
at 2007-01-04T21:29
By Anthony
at 2007-01-06T10:49
at 2007-01-06T10:49
By Steve
at 2007-01-06T12:08
at 2007-01-06T12:08
By Charlotte
at 2007-01-10T22:59
at 2007-01-10T22:59
By Ivy
at 2007-01-14T17:53
at 2007-01-14T17:53
By David
at 2007-01-18T22:28
at 2007-01-18T22:28
By Charlotte
at 2007-01-22T23:49
at 2007-01-22T23:49
By Olivia
at 2007-01-23T13:31
at 2007-01-23T13:31
By Agnes
at 2007-01-28T01:25
at 2007-01-28T01:25
By Iris
at 2007-01-29T11:19
at 2007-01-29T11:19
By Hardy
at 2007-01-30T16:54
at 2007-01-30T16:54
By Ula
at 2007-02-01T04:21
at 2007-02-01T04:21
By Agnes
at 2007-02-02T06:33
at 2007-02-02T06:33
By Selena
at 2007-02-04T12:11
at 2007-02-04T12:11
Related Posts
明日博物館?
By Elizabeth
at 2007-01-01T22:46
at 2007-01-01T22:46
故宮看畫歸來記1
By Hedda
at 2007-01-01T17:04
at 2007-01-01T17:04
昨天去故宮..
By Frederica
at 2006-12-31T22:35
at 2006-12-31T22:35
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年收藏展
By Olivia
at 2006-12-30T12:11
at 2006-12-30T12:11
高雄科工館近期展覽
By Eden
at 2006-12-27T10:27
at 2006-12-27T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