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聊莫內 - 博物館
By Suhail Hany
at 2011-04-28T11:54
at 2011-04-28T11:54
Table of Contents
年初聽了蔣勳老師網路莫內的演講,近日也參訪了北美館的莫內花園畫展
或許該聊聊莫內~
蔣勳老師曾說,印象派是藝術史上影響力最大、最重要的畫派
或許是因為他轉變了西洋畫作並開展藝術另一的風格,也對之後二十世紀的藝術家有著重要影響
(雖我當時覺得”最大、最重要”這樣的形容太沉重了,每一個畫派都象徵的當時的年代,而多少對後期的畫派有著影響力;不過想想,野獸派、象徵派、那比派、立體派、畢卡索、康丁斯基都受印象派畫家影響)
莫內,則絕對是這重要畫派印象派中最重要的畫家
(再怎說印象派就是因他的”日出印象”而命名)
有意思的,蔣勳老師不論在演講上或他的書中,把這位大師與今日算是最受歡迎畫家之一的梵谷相提並論
梵谷,或許我會說他強烈的像瀑布吧~老師說他轟轟烈烈的一生很適合拍成電影
他短短十年的繪畫生涯如煙火般瞬間綻放後瞬間消逝
一個被視為精神疾病患者的畫家用激情、狂野、感性作畫,內心世界也在畫作中誠實被呈現
也因此影響後期的表現主義等畫派
所以我才說我特愛前幾年一場梵谷畫展的命名,”燃燒的梵谷”
燃燒的不只是生命,更包括每個曾被他觸碰過的畫布
莫內,我則會形容他寧靜的像一條河~老師說他的故事拍成電影一定沒人要看,太平淡了
他從還是一個被對抗時下沙龍的年輕人,革命出一個新的畫派
從還是被世人嘲諷,到廣被接受、歡迎
蔣勳老師說著,
當梵谷舉槍結束短短37歲的戲劇人生,莫內還有大半人生要走
當他成為被世人尊重的大師,到同時代另一批如畢卡索、康丁斯基、杜象等年輕人竄起發展新的繪畫時代
到視力衰退幾乎看不到色彩...,那經歷是梵谷無法體會的
這次來展畫作主要的是老年於吉凡尼莫內花園中的作品
相較早期大家熟知的風景畫作,莫內花園的作品我覺得曝光率比較沒那麼高
上一次看到這時期風格的畫作是”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館展”中的其中一幅
我還記得當時我在畫作前大為震撼,因為我完全看不出這片色彩中的具體物形
當時還想說莫內也會畫抽象畫?
而這次的莫內展展場呈現的第一幅”睡蓮”更是比上一幅更為抽象
這次展覽的作品我還滿陶醉的,我甚至覺得比莫內早期的作品更迷人
在遼闊的畫布上,紫紫藍藍的色彩大片塗抹,再以鮮明的綠紅黃拉出畫面的層次
與早期的畫作相比,還是小幅便於攜帶到處寫生,畫著出遊、海灣、火車等影緻
晚年畫面盡是莫內花園中的景色,作品也變得不須考量移動的巨大尺寸
我覺得晚年的筆法雖沒了以前的細膩而改成豪邁狂放,但我卻感覺到莫內心中有著早期沒有的溫柔和平靜
在日本橋跨過的平和水池面上有著荷葉安穩的漂浮,兩側的柳葉嬌柔帶著慵懶垂擺在湖邊
在展場第一個會看到的標語,是莫內的”我要盡力的作畫,在我完全看不見之前”
在晚年時,因有”外光派”之稱的印象派畫家長期在強烈的陽光下作畫,捕捉光影變化的瞬間
莫內在晚期(1914)受白內障所苦,眼前的世界是模糊的,甚至無法辨別色彩
我記得好幾年前看過報紙報導外國眼科醫學介紹的莫內晚期畫作的色彩表現是因為受眼疾之苦
甚至有書寫著此時的莫內須要把顏料標籤拿到眼睛前才能確定畫上畫布的色彩
我總是對這種莫名的執著與堅持感到不解,也感到感動
小時候都會在課本讀到雷諾瓦晚年把畫筆綁在手上作畫,說著”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梵谷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還是堅持作畫
其實他們的想法不難體會,他們把痛苦用自己的熱情、熱愛的方式,透過畫筆轉化出來
但莫內眼睛都看不到了,是的~我也想到貝多芬,耳朵也聾了聽不見
他們還是執著的作畫、創作樂曲,那他們無法品為最終成品的行為
我常想到,就會想拍拍他們的臉頰問”為什麼?”
我也無法想像當他們發現自己漸漸看的糊、聽不清楚時,會是怎樣的驚恐、怎樣的無奈
說真的,我很受到感動
或許就像蔣勳老師在他的書中寫著吧~”他們經驗聽覺的極限、視覺的極限,他們卻聽到了天籟,看到了天國之光,他們印證身體不會有真正的殘障,真正的殘障只是心靈的殘障”
http://www.wretch.cc/blog/dreamer43/9442468
--
或許該聊聊莫內~
蔣勳老師曾說,印象派是藝術史上影響力最大、最重要的畫派
或許是因為他轉變了西洋畫作並開展藝術另一的風格,也對之後二十世紀的藝術家有著重要影響
(雖我當時覺得”最大、最重要”這樣的形容太沉重了,每一個畫派都象徵的當時的年代,而多少對後期的畫派有著影響力;不過想想,野獸派、象徵派、那比派、立體派、畢卡索、康丁斯基都受印象派畫家影響)
莫內,則絕對是這重要畫派印象派中最重要的畫家
(再怎說印象派就是因他的”日出印象”而命名)
有意思的,蔣勳老師不論在演講上或他的書中,把這位大師與今日算是最受歡迎畫家之一的梵谷相提並論
梵谷,或許我會說他強烈的像瀑布吧~老師說他轟轟烈烈的一生很適合拍成電影
他短短十年的繪畫生涯如煙火般瞬間綻放後瞬間消逝
一個被視為精神疾病患者的畫家用激情、狂野、感性作畫,內心世界也在畫作中誠實被呈現
也因此影響後期的表現主義等畫派
所以我才說我特愛前幾年一場梵谷畫展的命名,”燃燒的梵谷”
燃燒的不只是生命,更包括每個曾被他觸碰過的畫布
莫內,我則會形容他寧靜的像一條河~老師說他的故事拍成電影一定沒人要看,太平淡了
他從還是一個被對抗時下沙龍的年輕人,革命出一個新的畫派
從還是被世人嘲諷,到廣被接受、歡迎
蔣勳老師說著,
當梵谷舉槍結束短短37歲的戲劇人生,莫內還有大半人生要走
當他成為被世人尊重的大師,到同時代另一批如畢卡索、康丁斯基、杜象等年輕人竄起發展新的繪畫時代
到視力衰退幾乎看不到色彩...,那經歷是梵谷無法體會的
這次來展畫作主要的是老年於吉凡尼莫內花園中的作品
相較早期大家熟知的風景畫作,莫內花園的作品我覺得曝光率比較沒那麼高
上一次看到這時期風格的畫作是”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館展”中的其中一幅
我還記得當時我在畫作前大為震撼,因為我完全看不出這片色彩中的具體物形
當時還想說莫內也會畫抽象畫?
而這次的莫內展展場呈現的第一幅”睡蓮”更是比上一幅更為抽象
這次展覽的作品我還滿陶醉的,我甚至覺得比莫內早期的作品更迷人
在遼闊的畫布上,紫紫藍藍的色彩大片塗抹,再以鮮明的綠紅黃拉出畫面的層次
與早期的畫作相比,還是小幅便於攜帶到處寫生,畫著出遊、海灣、火車等影緻
晚年畫面盡是莫內花園中的景色,作品也變得不須考量移動的巨大尺寸
我覺得晚年的筆法雖沒了以前的細膩而改成豪邁狂放,但我卻感覺到莫內心中有著早期沒有的溫柔和平靜
在日本橋跨過的平和水池面上有著荷葉安穩的漂浮,兩側的柳葉嬌柔帶著慵懶垂擺在湖邊
在展場第一個會看到的標語,是莫內的”我要盡力的作畫,在我完全看不見之前”
在晚年時,因有”外光派”之稱的印象派畫家長期在強烈的陽光下作畫,捕捉光影變化的瞬間
莫內在晚期(1914)受白內障所苦,眼前的世界是模糊的,甚至無法辨別色彩
我記得好幾年前看過報紙報導外國眼科醫學介紹的莫內晚期畫作的色彩表現是因為受眼疾之苦
甚至有書寫著此時的莫內須要把顏料標籤拿到眼睛前才能確定畫上畫布的色彩
我總是對這種莫名的執著與堅持感到不解,也感到感動
小時候都會在課本讀到雷諾瓦晚年把畫筆綁在手上作畫,說著”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梵谷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還是堅持作畫
其實他們的想法不難體會,他們把痛苦用自己的熱情、熱愛的方式,透過畫筆轉化出來
但莫內眼睛都看不到了,是的~我也想到貝多芬,耳朵也聾了聽不見
他們還是執著的作畫、創作樂曲,那他們無法品為最終成品的行為
我常想到,就會想拍拍他們的臉頰問”為什麼?”
我也無法想像當他們發現自己漸漸看的糊、聽不清楚時,會是怎樣的驚恐、怎樣的無奈
說真的,我很受到感動
或許就像蔣勳老師在他的書中寫著吧~”他們經驗聽覺的極限、視覺的極限,他們卻聽到了天籟,看到了天國之光,他們印證身體不會有真正的殘障,真正的殘障只是心靈的殘障”
http://www.wretch.cc/blog/dreamer43/9442468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Leila
at 2011-04-30T11:52
at 2011-04-30T11:52
By Eartha
at 2011-05-04T20:46
at 2011-05-04T20:46
By Frederica
at 2011-05-08T08:52
at 2011-05-08T08:52
Related Posts
華山淘寶樂讀節第2彈 4/15~5/15
By Jake
at 2011-04-28T00:20
at 2011-04-28T00:20
田園美景──米勒與巴比松學派特展(觀後心得)
By Kelly
at 2011-04-27T13:45
at 2011-04-27T13:45
2011全國金屬工藝大賽金工座談會暨金工 …
By Rachel
at 2011-04-27T10:56
at 2011-04-27T10:56
在"光"中行走
By Edith
at 2011-04-26T23:07
at 2011-04-26T23:07
徵才~各大特展徵語音導覽櫃檯工讀生
By Yedda
at 2011-04-26T22:27
at 2011-04-26T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