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5) - 博物館
By Ingrid
at 2007-03-03T16:24
at 2007-03-03T16:24
Table of Contents
故宮三寶之說的省思
從宋代山水巨構到稀世珍品,從鎮館之寶到故宮三寶,從
〈谿山行旅圖〉再到〈早春圖〉與〈萬壑松風圖〉,這個神話
的形成乃至我們的觀看形式,裡面還有許多疑義值得我們省思
。那種主客對立,依據客體之雄偉來壓制主體所致的美感是中
國傳統藝術中最高的典範嗎?而水墨畫真的是從北宋以後就逐
漸沒落了嗎?
以西方的藝術標準來品評中國的繪畫,誠如盧桑達教授所
指,已悖離了「真實」,因為風格分析中無法觸及水墨繪畫的
核心部分,也就是筆墨氣質與韻味所傳遞出的人的意識、性情
、學養、慾望……。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故宮三寶可以是三
幅南宋畫(日本觀點?)或是元畫(清代觀點?),或是某三
件作品(台灣觀點?)。
康德美學所最推崇的是雄偉,它的定義是「絕對大」,我
們面對雄偉的對象時,第一步是驚,第二步是喜,驚的是對象
物的偉大而見出自己的渺小,喜的是因對象物的偉大而幻覺到
自己的偉大,如今故宮所藏作品中,以大取勝,以氣勢壓人,
令人又驚又喜者,谿圖當然是首選,但它卻不符合日益由外在
轉向內在的文人美學心靈,也不能與歸真反樸的淡逸美學相應。
二玄社長渡邊隆男曾舉啟功(中國書畫藝術界大師)在看
到〈谿山行旅圖〉及〈早春圖〉時的感受來「感化」人們,
「他在年輕的時候去北京……只要這兩幅作品展出,他拿著零
用錢去觀賞這兩幅作品,而且在作品前長久不離,……啟功看
到了這個複製品,他說:『能夠在我有生之年在看到范寬的作
品,我從來沒有想過。……因為能夠實現而淚流滿面,以致於
無法欣賞這些作品。』」大師如何觀看也決定了我們的觀看意識
,故宮三寶魅力的確難以抵擋(甚至只是複製品),二玄社已
成功指導了人們該如何欣賞故宮書畫。
對日抗戰前出版的《故宮週刊》,早在谿圖之前已刊出的
名畫多矣,其中佔篇幅最多的是〈南薰殿舊藏歷代帝后功臣像〉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精華盡集於此,裡頭有太多可供挖掘的寶
物,可惜西方學者看不到這些屬於「人物」而非「肖像」的作
品,於是我們自己也看不到,而二玄社又沒有複製推廣之,以
致名畫蒙塵至今(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故宮三寶,它的好處是令故宮更有吸引力,既然有寶,當
然就能吸引觀眾前往,以滿足尋寶之好奇心。它的壞處是故宮
不只這三件,因而可能忽略其他的寶物,甚至令博物館自身也
陷入這種窄化的困境中。如今,大家想起故宮或到故宮,繫念
的大多是「故宮三寶」,忽略了原本極其多元豐富的收藏,以
致造成某些對傳統繪畫的輕忽與誤解,實在太可惜了!
原本默默無名的谿圖,經過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演化,如今
不但赫赫有名,而且成為故宮鎮館之寶,這真是中國古代繪畫
成為造神運動典範的最成功實例,它主要是由西方學者啟動,
故宮學者繼之,後由日本二玄社弘揚,此一文化瑰寶的神主牌
就這樣樹立起來,也就此鼎立,難以動搖。
如今,適逢故宮八十週年慶,籌備三年,開幕一延再延的
「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終於上路,根據報
導,此次「大觀」展主打「一次看盡故宮『鎮館三寶』:范寬
〈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三
件舉世聞名的國寶真跡,因上述三件限展書畫每三年才能展出
一次,一次最多展出四十天,非常不容易同聚一堂……。」
這是故宮正式公開的宣說鎮館三寶,可見這已經是內化的概念。
提到故宮,當然先提鎮館三寶!
我們所知所見者,真的要從故宮三寶開始?還是有另一種
可能,亦即重新審視藝術史脈絡,回歸傳統美學深度;或藉由
當代美學思考,以具有批判性的主體意識,尋出更多有意義的
鎮館之寶。唯有如此,我們才更能看清美術史中的真實,才能
挖掘更為多元且豐富的故宮三寶。期待邁入21世紀的故宮,能
有立足於當下的新思考,這是老店新開理當展現的新氣象。
(全文終)
作者倪再沁曾任省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
現任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本文刊登於三月號的《典藏古美術》雜誌。
--
從宋代山水巨構到稀世珍品,從鎮館之寶到故宮三寶,從
〈谿山行旅圖〉再到〈早春圖〉與〈萬壑松風圖〉,這個神話
的形成乃至我們的觀看形式,裡面還有許多疑義值得我們省思
。那種主客對立,依據客體之雄偉來壓制主體所致的美感是中
國傳統藝術中最高的典範嗎?而水墨畫真的是從北宋以後就逐
漸沒落了嗎?
以西方的藝術標準來品評中國的繪畫,誠如盧桑達教授所
指,已悖離了「真實」,因為風格分析中無法觸及水墨繪畫的
核心部分,也就是筆墨氣質與韻味所傳遞出的人的意識、性情
、學養、慾望……。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故宮三寶可以是三
幅南宋畫(日本觀點?)或是元畫(清代觀點?),或是某三
件作品(台灣觀點?)。
康德美學所最推崇的是雄偉,它的定義是「絕對大」,我
們面對雄偉的對象時,第一步是驚,第二步是喜,驚的是對象
物的偉大而見出自己的渺小,喜的是因對象物的偉大而幻覺到
自己的偉大,如今故宮所藏作品中,以大取勝,以氣勢壓人,
令人又驚又喜者,谿圖當然是首選,但它卻不符合日益由外在
轉向內在的文人美學心靈,也不能與歸真反樸的淡逸美學相應。
二玄社長渡邊隆男曾舉啟功(中國書畫藝術界大師)在看
到〈谿山行旅圖〉及〈早春圖〉時的感受來「感化」人們,
「他在年輕的時候去北京……只要這兩幅作品展出,他拿著零
用錢去觀賞這兩幅作品,而且在作品前長久不離,……啟功看
到了這個複製品,他說:『能夠在我有生之年在看到范寬的作
品,我從來沒有想過。……因為能夠實現而淚流滿面,以致於
無法欣賞這些作品。』」大師如何觀看也決定了我們的觀看意識
,故宮三寶魅力的確難以抵擋(甚至只是複製品),二玄社已
成功指導了人們該如何欣賞故宮書畫。
對日抗戰前出版的《故宮週刊》,早在谿圖之前已刊出的
名畫多矣,其中佔篇幅最多的是〈南薰殿舊藏歷代帝后功臣像〉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精華盡集於此,裡頭有太多可供挖掘的寶
物,可惜西方學者看不到這些屬於「人物」而非「肖像」的作
品,於是我們自己也看不到,而二玄社又沒有複製推廣之,以
致名畫蒙塵至今(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故宮三寶,它的好處是令故宮更有吸引力,既然有寶,當
然就能吸引觀眾前往,以滿足尋寶之好奇心。它的壞處是故宮
不只這三件,因而可能忽略其他的寶物,甚至令博物館自身也
陷入這種窄化的困境中。如今,大家想起故宮或到故宮,繫念
的大多是「故宮三寶」,忽略了原本極其多元豐富的收藏,以
致造成某些對傳統繪畫的輕忽與誤解,實在太可惜了!
原本默默無名的谿圖,經過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演化,如今
不但赫赫有名,而且成為故宮鎮館之寶,這真是中國古代繪畫
成為造神運動典範的最成功實例,它主要是由西方學者啟動,
故宮學者繼之,後由日本二玄社弘揚,此一文化瑰寶的神主牌
就這樣樹立起來,也就此鼎立,難以動搖。
如今,適逢故宮八十週年慶,籌備三年,開幕一延再延的
「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終於上路,根據報
導,此次「大觀」展主打「一次看盡故宮『鎮館三寶』:范寬
〈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等三
件舉世聞名的國寶真跡,因上述三件限展書畫每三年才能展出
一次,一次最多展出四十天,非常不容易同聚一堂……。」
這是故宮正式公開的宣說鎮館三寶,可見這已經是內化的概念。
提到故宮,當然先提鎮館三寶!
我們所知所見者,真的要從故宮三寶開始?還是有另一種
可能,亦即重新審視藝術史脈絡,回歸傳統美學深度;或藉由
當代美學思考,以具有批判性的主體意識,尋出更多有意義的
鎮館之寶。唯有如此,我們才更能看清美術史中的真實,才能
挖掘更為多元且豐富的故宮三寶。期待邁入21世紀的故宮,能
有立足於當下的新思考,這是老店新開理當展現的新氣象。
(全文終)
作者倪再沁曾任省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
現任東海大學文學院院長。
本文刊登於三月號的《典藏古美術》雜誌。
--
Tags:
博物館
All Comments
By Yuri
at 2007-03-04T15:25
at 2007-03-04T15:25
By Iris
at 2007-03-05T20:17
at 2007-03-05T20:17
By Andrew
at 2007-03-09T03:48
at 2007-03-09T03:48
By Bethany
at 2007-03-12T03:11
at 2007-03-12T03:11
By Hardy
at 2007-03-16T01:45
at 2007-03-16T01:45
Related Posts
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3)
By Freda
at 2007-03-03T15:49
at 2007-03-03T15:49
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2)
By Sandy
at 2007-03-03T03:05
at 2007-03-03T03:05
神畫的形塑---論故宮三寶(1)
By Hedda
at 2007-03-03T02:59
at 2007-03-03T02:59
大英展
By Jack
at 2007-03-02T22:54
at 2007-03-02T22:54
故宮再啟-大英展.北宋大觀展 參展心得
By Victoria
at 2007-03-02T17:39
at 2007-03-02T17:39